25HOURS*
2025-11-12
当一份数十万字、涵盖数百项硬核数据的《2024年环境、社会及治理报告报告》(以下简称ESG报告)摆在面前,客户要求:做一支既要专业,又要让普通人看得懂、愿意看的品牌片。
问题随即而来——如何将这份沉甸甸而冰冷的“企业成绩单”,转化为一场直抵人心的品牌沟通?
这不仅是京东物流交予我们的命题,更是当下所有品牌在ESG传播中面临的共同困境:大众对ESG概念认知模糊,而海量数据又过于冰冷,传统企宣片容易陷入“不说人话”的传播陷阱……
25HOURS*给出的破题点——用一个最寻常、却也最独特的「超级符号」,和一种「人文诗歌」的表达,让冰冷数据更有温度。

核心策略锚点:一个专属京东物流的“超级符号”
传统各家的ESG传播中,地球、绿叶等符号已被广泛使用,同质化严重,要让人记住,必须先让人认出。
我们需要一个根植于京东物流品牌基因的独有符号——答案,就是那个随处可见的“京东快递箱”!

它是品牌的移动名片,是用户最高频接触的触点,自带强烈的品牌记忆——看到快递箱,就等于看到京东物流;
它拥有天然的“旅程”叙事线,能毫无痕迹地串联起一线快递员、红树林、偏远山区、物流仓库、算法中心等分散的场景。

我们通过全程跟随的镜头视角,让观众亲历这场ESG的旅程。以“小箱子”窥见“大世界”,让一个平凡的快递箱,承载起京东物流ESG的宏大叙事,实现了视觉与心智的双重抢占,让内容跳出同质化。
创意落地:以感谢之名将冰冷数据酿成人文诗歌
找到了叙事的线索,更关键的是如何“翻译”内容,让大众看得懂、愿意看、乐于分享。
我们的核心方法是——将报表数据转化为人文诗歌,并融入一封封「感谢信」的温情之中。
2025 翻开去年的可持续发展“成绩单”
我们想要,感谢很多很多人
感谢有人奔忙在路上,感谢这一路给所有努力的人回报
感谢红树林亲吻大地和海洋,让候鸟们在滩涂歌唱
感谢有人执着一方小小循环箱,将绿意酿成可再生的希望
感谢有人坚持向上攀登,感谢那些坚持,为我们收集太阳
感谢有人扎进大山,让大山里头的甜,富了腰包,也带去餐桌上的鲜
感谢有人用算法写出一个个“微笑”,在数字世界筑起安全的墙
感谢有人描绘一体化供应链的蓝图,为企业插上“大数据的翅膀”,让流转更通畅
感谢那些第一时间和我们并肩同行的人啊,感谢救灾物资冲破阴霾,将前路照亮
感谢有人驾驶新能源卡车,沿着绿水青山,遍览人与自然和谐的盛景
感谢有人启航,感谢天空和我们一同,把「中国制造」运往全球每个地方

这并非技巧,而是策略:通过感谢每一位员工、伙伴乃至自然,将ESG的成就归功于每一个具体的“人”。
从而既保留 ESG 数据的专业性,又让大众能通过场景联想,理解数据背后的意义。将企业成绩单转变为社会情感的表达,让专业有温度。
从信息传递到情感共鸣,为行业提供新范式
对大众层面,并未试图让用户记住139.22兆瓦、减少碳排放50,902吨这些冰冷数字,而是让他们感受到京东物流在“收集太阳”,在“种植红树林”,在让大山里头的甜,富了腰包,也带去餐桌上的鲜……
将ESG成就化为可感知的场景与情感,用户产生共鸣“原来京东物流在默默做这些事”,从而强力强化了其「有温度的物流」 品牌认知。

对行业层面,为行业提供了破局思路,打造企宣片“人文诗意”新范式。
在信息过载的时代,生硬的灌输最易被遗忘。而人文与诗意的表达,非但不是对专业性的削弱,反而是最高效的传播放大器。

对品牌层面,完整传递了京东物流年度 ESG 核心成果,并实现品牌价值的完美输出。
通过“快递箱”的符号和“感谢”的沟通,成功地将ESG这一抽象概念,与京东物流的业务属性、企业价值进行了深度绑定。
从此,当人们谈及京东物流ESG,联想到的不再是冰冷数据,通用的山水绿叶。而是那个奔走在千山万水间,去往田间地头,去往偏远山区,去往世界各地,去往救灾第一现场……承载着感谢与希望的“红色身影”。

此次京东物流ESG品牌片的成功塑造,不仅印证了25HOURS*从战略高度为客户规划品牌资产,构建差异化沟通范式的核心能力;更能彰显我们将宏大策略精准落地,转化为打动人心创意的执行功力。
未来,25HOURS*仍将与品牌并肩,把每一次传播战役,沉淀为能够穿越周期、驱动增长的长久品牌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