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总爱在西瓜上开一道口
先尝尝它的甜度,再决定买不买
经验,通常对自身失效
医生在她的腹部开了一道口
还不知道我好不好
她就把我带回了家
红色的心,不会吐籽
我长得比她还高了
却依旧和那道疤同岁
一个口渴的午后
想起童年挥霍的西瓜
我想问它疼不疼”
——《剖腹产》@隔花人
在这个被康乃馨和感恩渲染的时节,2025央美毕业展中一件名为《痕迹》的装置作品引发母亲节网友对女性生育问题的热议。
*图源网络
艺术家将母亲产后身体的真实状态与实用“器物”结合起来——腹部蜿蜒的妊娠纹是皮包的纹理,剖腹产疤痕是盘子的修饰……这不仅是艺术,更是一份沉默的发声。
这些被社会淡化的女性创伤被展现,控诉着这个将母亲焦虑货币化的时代。当生育焦虑成为价值千亿的"妈妈经济"金矿时,谁还记得这些痕迹本应是生命的勋章?
当艺术与公益携手,当品牌与社群共鸣,我们看见女性议题正以更创新的方式被看见、被讨论、被行动。这个母亲节,我们想分享两个关于“她力量”的温暖案例。
小红书公益IP「好事发生」联合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发起的#粉色火焰传递行动 的创新公益活动,通过社交媒体的强大传播力,成功打破女性健康话题的沉默壁垒。
活动以“分享故事,为女性发声”为核心,号召用户关注月经健康等议题。活动通过优质内容共创、黄金资源曝光和KOC深度互动,实现了总曝光9311万+、话题浏览量1770万+的破圈传播,远超行业均值。
*图源网络
这场行动不仅用数据证明“公益可以很酷”,更让女性健康话题从小红书站内走向公众视野。正如一位用户写道:“痛经不是矫情,是千万女性共同的真实困境。”
这一成功案例为未来女性健康议题的社会化传播提供了可借鉴的创新模式,展现了社交媒体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独特价值。
在世界更年期关怀日,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主办、雅培等企业支持的“潮起潮落「经」历更美好”女性经期健康艺术展在上海开幕。
*图源网络
展览通过6位艺术家与医学专家共创的《生息花潮》、《HER》等6件艺术作品,以创新形式融合艺术表达与健康科普,生动展现女性生理周期中的生命韵律与健康议题。如《生息花潮》用机械花卉诠释生命韵律,《HER》以兰花象征女性互助的力量。
*图源网络
展览不仅是一场艺术盛宴,更是一次健康科普的革新。复旦大学邹世恩教授说:“月经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我们需要打破沉默,让讨论成为常态。”活动得到医学界及企业多方支持,以艺术打破传统科普形式,提升社会对女性经期健康的认知与包容。
母亲节,我们该谈的不是“伟大”,而是“支持”。真正的尊重,不是鲜花与口号,而是用真实行动让母亲的需求被正视。我们呼吁企业用ESG实践减轻母职负担,而非仅用营销收割情感,呼吁社会用ESG理念构建对母亲的长效关怀:
*图源网络
构建绿色母婴行业:打破母婴用品"用完即弃"的行业惯性,建立覆盖生产、消费、回收全链条的闭环体系,对婴儿车、安全座椅等大件物品实施"以旧换新"计划,通过专业消毒和部件更换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大幅减少家庭的生育负担。
重建生育支持系统:组建多元化的"母亲体验官"团队,杜绝"男性设计师想象女性需求"的行业问题,让母亲的需求被听见。企业设立"母亲友好"指标,制定弹性工作制,进行产后返岗女性的培训项目,这不仅能提升企业的人性化程度,更能创造实质性的社会价值。
拒绝“粉红税”:企业应披露母婴产品研发投入占比,公开母婴产品溢价逻辑,避免性别税,推动形成尊重母亲、赋能母亲的产业新生态。
母亲节不是对牺牲的礼赞,而是对创造的致敬——愿每个妈妈不必困于「伟大」,愿每个家庭都能用理解与支持,托起她无需妥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