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成功
利润暴跌30%,高管年薪狂涨84倍:谁在掏空贝壳找房?
贝塔商业 04-22 11:41
关注 已关注
关注推荐 取消
IP商业 我是C姐,Salestech领域的先行者。 关注
TopAgency 有agency的地方,就有江湖 关注
资讯独角兽 专注互联网,营销圈,分享经典案例。 关注
上海奔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持续服务于80+个 国内外品牌客户,其中涵盖汽车、消费品、家电、互联网、医药等行业的知名品牌,为客户提供数字服务 关注
兔老师品牌洞见 品牌战略顾问,前4A资深品牌策略,10年品牌打造经验,服务超30+中外资品牌 传递有价值的内容,做难而正确的事 关注
Ashley 一朵小花 关注
贾桃 订阅贾桃深度专栏,公众号:贾桃贾桃 关注
王子乔 追踪最潮的内容营销与商业变现小趋势 关注
环球网 最新资讯 关注
悦派互动 一条在多媒体行业专心做好互动的鱼,分享好玩有趣的互动创意,交流请加微信yeapar(18578618144) 关注

分享一些新的商业规则:

           

公司可以不赚钱,甚至亏钱,但老板一定能赚到钱,甚至很多钱。

           

公司利润或许在变得越来越薄,但高管的口袋却能装得越来越厚。

           

这是看完贝壳财报后给人最大的感触。

           

2024年春,贝壳发布年报,但市场的目光既没有聚焦其全年营收增长20%的“亮眼成绩”,也没有看向全年净利润同比下降30.9%的“惨痛下跌”。

           

大家只关注一件事——贝壳的高管薪酬。

           

但很不巧,在3月18日贝壳集团公布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上,这个数据不出意外的被隐匿起来了。

           

自从贝壳开始发布财报后,这家公司被人关注最大原因就是,大家很想知道:贝壳的高管们,薪酬还能翻多少倍?

           

是的,这家曾以“做难而正确的事”重塑行业规则的明星企业,正因“利润越薄、高管越肥”的魔幻现实陷入舆论漩涡。      

           

董事长彭永东和他的搭档单一刚三年累计超12亿元的薪酬,几乎掏空贝壳2023年净利润的三分之一。

           


           

而同期全国超50万经纪人中,80%无底薪、新人倒欠公司钱的“借薪合同”却成为常态。


01

高管薪资涨涨涨

           

左晖曾说:“企业存在的价值是为行业创造增量。”

           

但在他离世后的三年里,贝壳的增量似乎只流向了高管口袋。  

           

2011年,左晖在链家推出“真房源”和明码标价,打破中介吃差价潜规则;2015年ACN合作网络将分佣机制透明化,经纪人跨店合作收入有了保障。

           

这种“价值观优先”的治理逻辑,曾让贝壳从恶性竞争中杀出血路。

           

然而2021年彭永东掌权后,薪酬体系开始异化:

           

其年薪从847万元飙升至7.13亿元,其中超80%来自无需绑定业绩指标的股权激励。    

           

这相当于把公司未来十年的增长红利一次性折现。

           

更具争议的是激励解锁机制。

           

贝壳2023年财报显示,彭永东所获股权激励的行权价仅为市价的四成,且无需承担股价波动风险。

           

翻译一下,意思是即便贝壳股价自左晖去世后累计下跌23%,高管仍可通过可转债兑换锁定收益。

           

单这样看,或许感觉不出什么问题。毕竟暗搓搓的发财,快乐终究有限。只有看到同行的艰难,才能获得真正开心。

           

对比同行,万科郁亮在行业寒冬中主动将月薪降至1万元;

           

素有“打工皇帝”美誉的碧桂园莫斌,在2021年的年薪一度涨至1.92亿元(含薪金、酌情奖金、股份支付等),约等于日薪52万元。

           

在寒冬中,也同样响应了“月薪1万元”的号召。

           

相较之下,贝壳的激励设计被指“既无风险约束,也无业绩对赌”。  


02

2021年,贝壳发生了什么?

           

权力的转移往往始于股权的暗流。

           

2021年,是贝壳发展的转折点。    

           

那一年,房地产行业也进入“史上最严监管时代”,在“房住不炒”的推动下,打压了二手房市场热情。

           

贝壳作为房地产中介平台,受到严重波及。

           

而同一时期,贝壳创始人左晖因肺癌突然离世,年仅50岁。有人曾经说过:“没有了左晖,贝壳失去了主心骨。”

           

           

左晖家族信托将17.2%的投票权委托给彭永东控制的“百会合伙”,使其以67.4%的绝对控制权架空董事会。

 

这导致薪酬委员会形同虚设,自定薪酬成为常态。

           

2022年贝壳归母净利润暴跌164%,彭永东薪酬却逆势增长至4.75亿元。

           

而同年,贝壳一年裁员3次,关掉超1800家门店,中高层离职消息满天飞,经纪人规模缩减8%。

               

而基层生态的恶化已引发反噬。

           

2021年,贝壳达到了营收的峰值807.5亿元,在跌至2022年606亿元后,2023年短暂盈利58.8亿元后,2024年净利润却暴跌31%至40.7亿元,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局。


03

贝壳的4.4亿能买到多少人原谅?


一个问题。

           

当创始人离场、资本接管方向盘,企业该如何避免沦为高管套现的工具?  

           

值得玩味的是,左晖去世前曾拒绝将贝壳纳入恒生指数,认为“过早资本化会扭曲价值判断”。而今,他的担忧已成现实。

           

或许贝壳需要的不是下一个左晖,而是一套制衡权力的制度:将高管薪酬与客户NPS评分、员工流失率、行业创新贡献等非财务指标绑定,让激励真正服务于长期价值。  

           

市场正在用脚投票。2024年4月,国际ESG评级机构MSCI将贝壳的公司治理评分从BBB下调至BB,指出“高管薪酬与业绩严重脱钩可能引发投资者信任危机”。

           

随着舆论和质疑声越来越大,贝壳不得不出面进行回应。

           

4月17日晚间,贝壳发布公告,选择披露高管薪酬的同时,公开捐赠价值约在4.4亿元的900万股A类普通股。

           

公告显示,在承担相应的纳税义务后,50%税后资金将用于居住行业服务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医疗健康福利,50%税后资金将用于应届毕业生等租客群体的租房帮扶。    

           

           

不患寡而患不均。

           

根据4月17日贝壳公开的最新数据显示,贝壳董事长兼CEO彭永东2024年薪酬总额为4亿,虽然比2022年和2023年都要略显单薄。

           

但恰好有组数据可以对比下。

           

2024年贝壳经纪人数量约50万人,2024年贝壳平台内外部佣金和薪酬总计约417亿,人均薪酬大约是8万元。

           

彭永东个人薪酬总额相当于是5000位经纪人的年收入总额。

           

在众多社交平台上,贝壳经纪人对于如此悬殊的收入差距发生讨伐已成常态。

           

贝壳曾引以为傲的ACN合作网络,正在成为压垮经纪人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套左晖设计的“合作分佣”体系,原本旨在打破门店壁垒,让跨店成交的经纪人按贡献分配佣金。    

           

但如今,随着平台抽成比例不断上涨,加上财报公开后,自己与公司高管之间的收入宛如鸿沟。

           

心里有怨气,实属正常。

           

这次捐出的资金,将有一半用于居住行业服务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医疗健康福利,其实对于这些从业者而言,实际作用可能相当有限。

           

但起码是贝壳回归到“保障劳动者尊严、重建用户信任”第一步。

           

毕竟,能穿越周期的从来不是报表上的数字,而是植根人心的价值认同。


注:本文系作者授权在广告门平台发表,内容仅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广告门立场和观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