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成功
内部讲话曝光!刘强东声称京东外卖利润率不高过 5%,是假道德还是真商战?
贝塔商业 04-18 11:43
关注 已关注
关注推荐 取消
MarketingMentor 万物皆可营销,解密营销法则 关注
惊蛰研究所 欢迎关注惊蛰研究所,快来和我们一起探索发现新经济吧! 关注
关公小姐 正经公关公司首席前台 关注
REGAL1 关注
增长黑盒Growthbox 增长黑盒是一家企业增长服务平台。我们破解商业的黑盒,为消费零售企业探索增长的最佳实践和解决方案。 作为一群科研出身的创业者 关注
投石tech 这是一场科技与认知的颠覆碰撞 关注
扫地工说冲突 不走营销弯路 关注
创意星球 关注
蒙古大夫 一个不想做咨询的创意不是好文案。 关注
ST商业研究社 洞见商业价值。 关注

“谁利润率超过5%,我处分谁!”

          

刘强东一段7分钟内部讲话视频的流出,将京东外卖推至舆论风口。

          

在视频中,刘强东声称“京东外卖净利润率永远不超过5%”,并痛斥行业“抽佣过高导致食品安全恶化”。

          

整个视频看下来,与其说这是京东在为接下来的外卖新业务做商业探讨,更像是一场理想主义者的宣言。

          

利润率不能太高,不然会影响商家收入;

          

商家收入太低,会导致社会食品安全问题遭到恶化。

          

这像是一家公司老板要考虑的内容吗?

          

京东到底是“假道德”还是“真商战”?


01

京东、美团的口水战  

          

其实自从京东高调入局外卖以来,它和美团的这一战就不可避免。

          

只是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大概是在外卖和即时零售业务,两家都没法取得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于是这场战争的硝烟更多集中在口水仗上。

          

4月15日,先是美团正式发布即时零售品牌“美团闪购”,在视频号上发布了一条广告片,直接对比“闪购”和“网购”,背后传达的核心内容是“万物皆可外卖”。

          

          

而在这条视频中出现了一句“你的东东再等等”,配图为一只狗,而京东的吉祥物Joy正是一只小白狗。此举无疑是在影射京东品牌。

          

仅在2小时后,京东立刻发文回击。

          

尽管标题叫做《京东不打口水仗》,但在文中细数了美团以往那些被人诟病的缺陷。

              

          

          

第一条宣布京东本季度将再招收不低于5万名全职外卖员,全额足额全部缴纳五险一金且所有费用都由公司承担,暗戳戳指美团此前一直没有为骑手缴纳社保的行为。

          

而第二条中,京东还表示,今天京东品质外卖订单量将超过500万单,因为都是品质堂食餐厅的外卖,GMV比“幽灵外卖”1000万单还大。

          

“幽灵外卖”指的就是那些没有堂食以及资质有问题的外卖店,无疑打脸的是美团爆出来过的那些外卖食品安全问题。

          

其实自入场以来,京东外卖之所以能从0到1,将自家的外卖新业务在竞争力上比肩巨头美团,核心只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给骑手交社保。

          

京东祭出“五险一金骑手”“0佣金招募商家”的组合拳,直戳美团的两大软肋——骑手外包比例超80%、商家平均抽佣率25%的现状。

          

京东CEO许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及京东做外卖的初衷时多次表示,京东做外卖最核心的目的是解决行业痛点,而非竞争的考虑。

          

而目前,食品安全隐患、骑手社会保障长期缺位、商家抽佣过高等问题,正让行业矛盾愈加突出。

          

如今,京东让利给商家和骑手,让直接关联人受益,也使得自己明明是后来者却占尽了舆论场优势。

          

而第二件事,则是“流血改革”,以主动砍掉 “砍掉” 大比例的外卖商家为代价,换取京东外卖在市场上与“品质外卖”挂钩的品牌形象。

          

注意看。

          

京东外卖商家入驻的首条要求是 ——“仅与具备堂食能力的商家合作”,这就直接过滤掉三类商家:纯外卖作坊、预制菜专营店和家庭厨房。    

          

而在美团,媒体日常报道很多外卖作坊,同时也有大量店名独特的“复制店”存在,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从这一步开始,京东外卖凭借差异化品牌形象,已有了和美团掰腕子的资格。


02

行业问题越多,机会也越多

         

刘强东2018年在牛津大学做演讲时曾说过一句话:问题越多的行业,获得成功的机会也越多。

          

仔细复盘京东自进军外卖市场以来的战略,会发现许多京东强加于自身的要求,恰恰是美团在市场垄断期间做得不够完善的地方。

          

京东在贴着美团的弱点打。

          

在美团6900万日单的辉煌下,其实藏着三方皆输的畸形生态:    

          

它面对着商家,客户,骑手。

          

商家反映美团平台扣点过高,导致利润被大幅压缩,怨声载道;

          

骑手反映配送费过低,超时配送采取扣款措施,导致骑手在配送过程中承受巨大压力;

          

客户反映配送超时、骑手态度差,服务质量和餐品质量难以保证。

          

一份外卖,三方都吃了一肚子气,外卖行业成为了没有一方满意的行业,

          

在这种情况下,京东正式宣布进军外卖市场。

          

一些针对性打法,在此刻成为了杀招。

          

对商家,京东外卖设定的5%利润红线,让平台在上线首月,获得了30万品质餐厅集体倒戈。

          

对骑手,不断加大全职骑手的覆盖面,为骑手全额缴纳五险一金的费用,既保证骑手薪资不降,又给予了骑手未来生活的保障。

          

而在客户端,除了之前提及的与品质商家合作,打造放心外卖的策略外。京东对达达集团的收购,借助后者拥有覆盖全国2600多个县区市的即时配送网络,又满足了消费者对即时配送的高要求。    


03

外卖战争的下半场,不止于利润分配

          

客观来说,京东外卖许多举措尽管是出于商业上的考量,但确实推动了社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例如带头为骑手缴纳社保后,迫使美团在内等平台不得不跟上,带使行业发生连锁反应。

          

而这不仅改变的外卖行业。在当下就业困难的节点,让“低学历者也能获得体面社保”更具有非凡意义,消解了社会就业的压力。

          

可以说,是用商业杠杆撬动了社会进步。

          

但外卖战争下半场的竞争却并未止步于此。

          

这场“5%利润率”的豪赌,本质是平台经济“算法效率”与“人文关怀”的价值撕裂。京东试图用“自我设限”打破“高抽佣-压成本-保利润”的死循环,但最终解题钥匙或许不在道德层面,而在商业模式的重构。

          

真正破局或许在于重建“商家-骑手-消费者-平台”的价值链。    

          

当前平台经济的矛盾,实质是算法对人力价值的极致压榨:

          

骑手在GPS定位中卷;

          

商家在竞价排名中卷;

          

而消费者在补贴大战中养成“价格敏感”惯性,又进一步加剧了前两者的内卷的程度。

          

京东的道德宣言若止步于利润分配比例调整,而不触及自动化配送、供应链金融、数据赋能等深层变革,终究是治标不治本。

          

京东与美团的竞争或许有助于打破这一行业困境,让整体外卖市场趋于健康发展。无论是对于消费者,还是从业者。

          

正如大家所希望的:“这里没有算法囚徒,只有被尊严托举的劳动者。”  


注:本文系作者授权在广告门平台发表,内容仅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广告门立场和观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