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内打开

以AI重构双万亿市场,蓝色光标将成为一家真正的AI营销科技公司

蓝标传媒 BlueMedia 2025-04-25
关注推荐 取消
梁玟玟 自由撰稿人 关注
Slide 2
Slide 3
Slide 4
Slide 5
Slide 6
Slide 7
Slide 8
Slide 9
Slide 10

近日,蓝色光标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07.97亿元,同比增长15.55%,成为国内首家营收突破600亿的营销企业。以下为蓝色光标CEO潘飞“致投资人一封信”原文。


尊敬的投资者:

今年是蓝色光标上市15周年,我们也即将迎来蓝色光标创立30周年,我们从一家弱小的本土公司,一路成长为全球前十的营销传播集团,离不开您的支持、陪伴与鼓励!我代表蓝标集团感恩、感谢大家的信任,尤其是感谢我们的股东、客户、合作伙伴还有我们的战友同事,没有你们,蓝色光标什么都不是,由衷的感谢大家!


中国有万亿级的营销市场规模,全球化出海市场同样亦有万亿级,目前这两个“万亿”市场都将迎来被AI重构的巨大历史机遇。站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点,任何的保守和守旧都是致命的。我经常扪心自问,我们可持续增长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我们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是什么?对传统和过去最大的尊重又是什么?我想这个答案一定是创新、是创造一个更好更新更强的蓝色光标。


一家全新的蓝色光标是什么?我们要转型成一家真正的AI营销科技公司,冲破从营销诞生以来的传统驱动逻辑或者商业模式;我们要成为一家来自中国、立足世界的全球化公司;我们要成为一家千亿规模,兼具科技基因与全球想象空间的公司,这是我们非常明确的追求。成功了,对行业、对客户、对我们的股东、同事意义重大;失败了,也是一种骄傲的失败。AI是我们这代人已知最大的机会,同样也是风险,我还是之前那个观点:AI就是蓝色光标的“核元素”,要么摧毁蓝色光标,要么成就全新的蓝色光标。面对高度不确定的时代,要用明天的思维、AI时代的认知与逻辑来面对今天的挑战,来以终为始的思考与决策并把握新的机会。如此,相信很多问题、很多挑战将柳暗花明,迎刃而解!


接下来,我将结合以上目标与实际运营数据,围绕着三个大家可能最关切的问题,分享我们的现状及对未来的思考:蓝色光标“All in AI”含金量如何?贸易博弈之下体量巨大的全球化出海业务思考与应对之策是什么?蓝色光标总体经营健康度如何,有何潜在风险?


第一个问题:

在今天人人都在喊All in AI的时期,蓝色光标“All in AI(AI²)”含金量如何?什么才是真正的All in AI?


我想先回到源头,谈谈出发点、正念与长期主义。今天AI已经重度覆盖蓝色光标95%以上的作业场景,对整合营销、智能广告、全球化出海等业务的效率提升总体在60%—1000%之间。这些数据看起来还不错,提效也是如今市场上All in AI的主流声音。AI对降本增效的作用是巨大的,但对蓝色光标而言却是最不重要的数据与指标。如果真的把AI当成一次范式革命机遇,那么当出发点成了追求降本增效的话,很容易让公司陷入战略迷失。我们的目标很明确:用AI Native 的方式与底层逻辑,把所有的事情重构一遍:重构业务场景、重构并创造新的商业模式、重构人才与业务组成比例、重构组织架构与文化。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接近或配得上我们的战略目标:成为一家真正的AI营销科技公司。


对现阶段的蓝色光标而言,以下这些要素比降本增效的数据重要的多:


有真实可持续的场景。通过业务场景迭代AI能力,并能沉淀和标注过程或结果数据。蓝色光标目前平均每周在数据分析、内容生成(文本、图片、视频以及多模态)、编写程序等方面用AI产生近8万条内容。AI覆盖约600家客户,去年实现1500个AI驱动的案例。收入上,蓝色光标AI赋能驱动的收入增长了10倍以上,达12亿。预计2025年我们能够实现30-50亿左右的AI驱动收入,在刚刚结束的第一季度,AI驱动收入就已经接近去年全年。未来几年,我希望AI驱动或赋能的收入突破100亿人民币。这百亿AI收入有三个关键衡量标准:高毛利、高AI浓度或AI驱动新收入形态。最终,蓝色光标未来70-80%的收入都需要用AI驱动一遍,变成高质量的收入。用起来,有案例、有收入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在深度业务场景中迭代AI能力、沉淀数据与工作流。这对蓝色光标是否成为一家AI驱动公司是至关重要的判断标准。


有真正的自研AI平台/模型。今天的BlueAI,正在成为蓝色光标AI驱动/应用新引擎。BlueAI是蓝色光标自研的AI平台,是蓝标人自己的“营销多模态模型”。BlueAI目前做了什么?首先,我们已经和世界上最好的大模型、智能云公司展开了全面和深入的合作,包括字节火山引擎、百度智能云、阿里云、微软云、谷歌云、亚马逊云等,并聚焦在大模型的基础上开发蓝色光标自己的行业模型与营销场景的落地。其次是通过真实营销场景和案例的实战,我们已经标注、训练了约1.2亿+的脱敏行业数据。其中视频类数据66.9%,广告投放类数据23.3%,社媒文本类数据9.8%。再者是在出海和国内营销业务场景上,BlueAI已经覆盖蓝色光标一半以上的案例,并在集团内部孵化了约100个智能体。未来,我们将基于亿级内容数据积累,探索从事实数据标注到内容创作、投放、再到深度学习的数据飞轮,让BlueAI成为最具竞争力的营销行业模型以及蓝色光标业务新引擎。在时机成熟的情形下,会考虑开放给整个行业,成为AI营销生态的基础。


有真正的AI基建与数据。预计到今年,蓝色光标与营销场景相关的数据标注量会达到2亿左右,API token调用量将接近千亿规模,再加上业务中台的过程数据、运营数据、投放数据的积累,我们在AI范式的基建方面将夯实“智能涌现”的基石。智能体、营销自动化(生成、发布、分析等基础营销动作的函数化和API化)、专业模型微调和训练、视频模型的数据与技术投入将是我们2025年的重中之重。


有真正的组织变革与人才战略转变。在组织层面,从招聘到晋升再到激励,AI已经成为蓝色光标最刚性的考核标准。“No AI,No Bonus, No Promotion ”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的决策准则。同时,我们已在公司内部专门设立了AI首席增长官,每个业务都设置具有影响力和决策权的AI BP岗位。此外,管理层的AI认知能力、AI指标将纳入“军令状”,这是打破天花板的关键,因为All in AI不可逾越的障碍是认知障碍。未来,我希望精通AI或AI Native的管理干部至少占管理层的30%-50%,他们会和其他AI种子型人才、产品技术人才一道,成为蓝色光标和整个行业中收入最高的群体之一,并拥有给关键业务与事项“定调”的权力。精通AI的干部和人会被打破常规的提拔和晋升,不懂AI的干部和人将逐步边缘化,并真正做到“AI First”。今天在蓝色光标有近300名产品技术人才,200名AI Native种子人才,他们是我们AI Native的重要保障,也是创新的基础。我们正在融合技术基因、互联网公司基因、以及第一性原理驱动我们的组织,“高科技公司和营销公司结合体”是未来蓝色光标的终极组织形态。


有场景、有数据、有技术平台、有组织范式转移等等,我们正在脚踏实地构建真正有垂直竞争壁垒的事情,这个壁垒既是指与通用大模型区隔的壁垒,也是指同行业中的竞争壁垒。当然,还少不了一个最重要的——有决心。2025年,我们对AI创新的支持依然是无条件的,除了延续以上发展要素之外,我们还要追求几个难而正确的突破点:一是智能体的突破:当前整个蓝色光标约有100个智能体,我们期待至少有20个智能体实现专家级水平的产出,实现从“AE”进化为“专家级”进阶,从而让人机交互迈入新阶段。二是AI营销全链路的突破:也就是从方案策划、到数据洞察、内容生成,再到完成投放,之后AI深度学习后再进行优化。这意味着从工作流一开始到结束都由AI重度参与,人变成辅助角色、指令角色或提取成果的角色。在蓝色光标内部,“AI 达人星合平台”、内容宇宙等业务有望在今年完全跑通。三是多模态及视频模型的突破:文本类大模型已进入高速路,多模态和视频则还是未开发的海洋,潜力无穷无尽。经过一年多的积累与沉淀,Blue AI心影视频平台已与快手可灵、Midjourney、MiniMax海螺、字节豆包视频、生数科技Vidu、爱诗PixVerse等展开深入合作,集脚本创作、视频检索、AI剪辑、视频内容生成等功能于一体,已批量应用到广告投放、社交媒体内容运营、TVC精品内容等场景。此外,BlueAI于2025年3月与Adobe全球达成战略合作,将基于Adobe AI和用户体验管理平台,Blue AI及蓝色光标的作业场景,打造TVC级别的影视级视频内容。最后一个突破是我最看重的突破,即有AI Native创新模式的突破:AI时代里,如果蓝色光标还是一家纯粹代理业务为主的公司,我们就失败了。希望我们可以借助AI时代摆脱“中间商”的帽子。创新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绝对的AI 原生创新:用AI的方式构建新的流量、新的内容生态、AI原生短剧、新的AI原生广告模式等,为此我们也在内部孵化了很多创新项目,如果成绩不错,将在明年的一封信与大家重点分享。此外,我们还会重启AI投资,这依然是我们在代际变革面前的重要优势之一。


第二个问题:

贸易博弈之下体量巨大的全球化出海业务思考与应对之策是什么?


先说结论,对蓝色光标全球化出海业务影响有限,而且正是我们调整出海业务战略布局的绝佳机遇。本次贸易博弈影响较大的是美区跨境电商行业,该区域占蓝色光标出海业务比例约12%,关税政策变动虽带来挑战,但从业务结构整体看,影响可控且有韧性。通过对多家客户的深度访谈,整个行业正主动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加速布局高客单价的欧洲市场、人口红利显著的东南亚区域及增长迅猛的拉美市场。市场出现波动之时也是我们的机遇,我们对全球电商市场的长期增长态势保持乐观,对蓝色光标2025全球化出海业务保持乐观。


2024年,我们正式启动了全球化出海业务2.0战略。2.0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从过去的代理模式驱动走向技术驱动、AI驱动、海外本地化驱动,开启真正意义上的自建流量,自建资源壁垒等;截至去年,我们已经在美国、新加坡、日本、荷兰、加拿大、沙特、越南、泰国、巴西等9个国家完成海外本土办公室布局,其中一些海外公司已经具备规模化盈利的潜质。同时,我们正式推出了自有流量平台BlueX和BlueTurbo,这标志着蓝色光标出海业务正式拉开走向技术驱动的帷幕。为什么我们在2.0范式下拥有巨大的机会?先看流量结构:在全球市场依然有30%左右的流量没有被大厂覆盖,这为平台驱动与技术驱动创造了绝佳的土壤。我们再看客户机会;迄今为止,出海团队大概积累了近10W+的客户规模,这些客户中能看到预算在不断溢出,多元化的需求渴望被满足,这都决定了只要能提供新的能力,就有可能把握住新的预算机会。再者是在全球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的市场下,依然有较强的资源与信息壁垒,所以我们要利用本土办公室。如果能架设好跨越文化、穿越资源及信息壁垒的桥梁,我们的综合竞争力和价值将得到巨大的提升。


我们会坚定不移的往外走,尽管风险与不确定性充斥在大环境中,但剧烈波动的时候也是新的规则和机会萌生的时机,差距也会因此而拉开。未来我们的全球化战略和AI战略一样极其坚定,无论前方是波涛汹涌的深海还是风平浪静的浅海,我们都相信全球化的机遇远远大于风险,我们会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在全球化战略2.0的指引下,2025年阶段性的目标很明确,第一,我们仍要保持市场占有率第一及规模领先的跨境第一品牌位置。虽然有贸易博弈的因素,我们有信心总体规模保持稳定。第二,在体量庞大的收入规模下,继续优化出海市场结构以及毛利率结构,争取实现毛利率的突破。第三,我们会继续扩张海外本土办公室布局,争取在东南亚、欧洲、南美市场新增设3-5家分公司,深耕美国之外的全球区域市场。简而言之,把东南亚市场做深做透做强,把握欧洲市场的机会,探索南美和非洲新兴市场。做好这三点,我们看起来失去了一个旧秩序,其实赢得了一个更大的新世界。第四,海外自有流量技术平台的突破。AppLovin的成功路径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发,也期待我们的BlueX与BlueTurbo AI DSP过两年能成为我们的重要业务引擎。


第三个问题:

蓝色光标总体经营健康度如何,有何运营风险?


2024年蓝色光标亏损,但如果透过现象看本质不难得出四个结论。结论一是我们的总体经营性利润和现金流健康稳健。具体来说,2024年收入突破600亿,距千亿目标还有几步之遥。结论二是我们的风险因素在大幅减少,过往蓝色光标两个主要的风险点——公司商誉和坏账风险,在过去两年左右的时间里已经被大部分消化,达到历史最低。我们不能妄言未来运营上没有任何负担,但过往包袱不再构成重要挑战。结论三是在刚刚结束的25年第一季度中,我们的财务表现良好。近几年来经营毛利率首次止跌回升,AI收入大幅增长。结论四是我们在忙着创造一个全新的未来。蓝色光标已经进入一个历史上战略最清晰最坚定的时期。AI上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同时我深知我们拥有的基础和实力比展现的更加强大,假以时日一定能为蓝色光标插上腾飞的翅膀。全球化的舞台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广阔,只要自己的内心不狭窄机会就会源源不断。而元宇宙业务2025年也有望迎来新的突破,我们正在以AI+xR为技术底座,聚焦文旅行业,发挥蓝色光标内容、营销和出海的优势,形成票务分成、衍生品售卖与IP授权体系的新商业模式。


时代与新旧交替的巨轮滚滚向前,蓝色光标是守旧还是创新,是官僚僵化还是生生不息,关键和主动权在于我们的选择。现在我们给出的答案是坚定的选择去冒险和探索,是自我革命并用AI范式重构未来,是把全球所有我们目光所及的地方变成试炼场和施展才华的舞台。


愿力恒深,步履坚定,勇往直前!


关联公司: 暂无
标签: 蓝色光标
这文章很赞
注:本文系广告门企业用户授权在广告门平台发表,内容仅作为该用户观点,不代表广告门立场和观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