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晚,泡泡玛特LABUBU3.0系列在内地线上平台开售即秒罄。
美国洛杉矶、英国伦敦等地的线下门店前,消费者也排起长队,甚至有人通宵守候。
原价599元的“端盒”(包含6个盲盒)被炒至2000元,单个99元的盲盒溢价超60%,隐藏款更被标价1220元。
2025年,泡泡玛特依然火得一塌糊涂。
根据泡泡玛特2024年财报,泡泡玛特有4大IP营收超10亿,13个IP破亿。
4月22日,泡泡玛特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整体收益同比大增165%至170%。
其中,中国市场收入同比增长95%至100%,海外市场爆发式增长475%至480%(其中亚太为345%至350%,美洲895%至900%,欧洲600%至605%)。
截至4月25日收盘,奢侈品巨头古驰的母公司开云集团市值213.91亿欧元,约合1885.87亿港元。泡泡玛特市值2313.9亿港元,已超开云集团。
泡泡玛特是怎么让全球人民自愿买单的?
1、上瘾机制:精准拿捏人性弱点
泡泡玛特的盲盒模式就是营销学中“上瘾模型” 的完美运用:
·触发(Trigger):以69、79、99的单价形成外部触发,定价巧妙落在“想买其实也买得起”的区间。
·行动(Action):线上线下全渠道覆盖,从商场实体店、自动贩卖机到线上电商,消费者触手可及。
·多变的酬赏(Variable Reward):一个系列多种形象,附加隐藏款,开盒瞬间的惊喜感会刺激多巴胺分泌,带来愉悦的体验。社交平台晒图又带来了社交酬赏。
·投入(Investment):为集齐全套反复购买,形成“沉没成本”,越重视,越投入;越投入,越不舍,最终形成循环。
图源:小红书博主@情绪稳定的成年人
2、新时代颜值经济:以极端审美俘获Z世代
“好看的我可能会买,但丑得这么有特点的我肯定会买。”
这就是z世代对于颜值经济的重新定义。
而泡泡玛特的产品线,二者都有。
·高颜值IP
如SKULLPANDA系列、海绵宝宝系列等等。
·丑萌IP
典型代表就是LABUBU,9颗尖牙、大咧着嘴巴,以“丑萌”成为年轻人的社交货币。
这种反主流审美反而因稀缺性成为身份标识。
3、悦己消费:为情绪价值买单
Z世代的消费逻辑不再局限于功能价值,情绪需求已经成为消费的主要驱动力,这主要体现在3各方面:
·寻求治愈感:高压社会下,LABUBU的调皮捣蛋、MOLLY的无表情脸成为情感投射对象,提供短暂逃离现实的“避风港”。
·自我奖励:Z世代悦己大于悦人。买一个盲盒来获得小满足幸,是年轻人对抗焦虑的仪式感。
·社交满足:晒盲盒、换娃衣、DIY改装……泡泡玛特的用户通过二次创作构建圈层认同,形成“以娃会友”的亚文化社群。
4、名人效应:顶流加持的破圈密码
Lisa、Rihanna、范冰冰、Dua Lipa等顶流明星,都是labubu的忠实粉丝,她们的路透经常能看到labubu的身影。
偶像都在为labubu买单,Z世代作为粉丝自然会跟上。
写在最后
市值赶超开云集团,泡泡玛特成为年轻人的“新型茅台”背后,是对用户心理和Z世代情绪的精准把控。
年轻人不愿长大,潮玩也就不再只是玩具,而是情绪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