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我们专门来聊聊看书这件事儿。
其实平时大家看书大多是想自我提升或者突破瓶颈,尤其在创业的路上,很容易你就会找不到方向,所以我今天就想邀请一圈品牌创始人/CXO 朋友,让他们分享改变过自己人生轨迹的书。
没想到项目一开始就遇到一个小插曲,原来不少创始人平时真的不看书。不过朋友们不用焦虑,不爱看书照样能把品牌做得风生水起。当然很多人还是从书里面找到了精神的支柱,甚至是人生答案。
所以今天这一期,我先带头聊一聊自己的读书感悟。后面我还请来了十几位大家非常熟悉的品牌圈大咖,他们会带着自己的私藏书单和创业故事,来和大家聊一聊。
嘉宾很多,分享很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和我分享你的感受。
想了解更多故事,欢迎大家收听完整的播客!
01
《深度关系》|关键词:升维
推荐人:刀姐doris,新营销智库「刀法Digipont」创始人
我想给大家分享的一本书,是武志红老师的《深度关系》。
在我至今 35 岁的人生经验里,我的动力来源一直是在纵轴的成就感往上走,从国际化的职场晋升,到创业创造我独立的超级 IP 商业模式(内容,机构,媒体,咨询服务),到成名,到财富自由。
但到了 33 岁那年开始,我发现了横轴,也感谢武志红老师的《深度关系》这本书。我突然明白了,幸福感的来源不是来自纵轴,而是来自横轴的深度关系,来自和自己的关系,和别人的深度关系,来自过程中的体验。而本以为纵轴会带来幸福感,却带来了更多的全能自恋。
于是我开始横向向右走:学习观察人,观察自己,观察落叶掉下来的瞬间,进入了slow-motion,突然洗澡都变慢了,开始用浴油抚触自己身体了,穿衣不再是解决方案,而是一种一点点微小的、用自己表达风格和态度的微小幸福。我开始看见,看见了许多人的内心的恐惧,和害怕,也看见了他们的向往。
经过一长段的阵痛期,在深水区的恐怖期,甚至一段痛到麻木的冷漠期。我觉得生活体验的丰富和圆满,这些微小的幸福瞬间,开始像冰山一角融化。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升维”了,我的洞察更加深入,同理心被打开,感官体验被拉满到更三维、四维的程度。我感受如此之丰富,词藻有时候无法形容。我甚至看着鸭脖,我都想用手一丝一丝把它剥开,看着冰凉的冰块想放在嘴里嚼着咔啦响。
今年春天的花终于开了,而我变成了一个新的刀姐doris。
02
《生活的艺术》|关键词:活得有趣
推荐人:张耀东,宝顶创投创始合伙人
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未必能彻底改变人生轨迹,却深刻影响了我的生活观。这本书以东西方文化全景视角,阐释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强调 “享受生活” 的重要性。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二十六七年前,此后常重读,每次都有新感悟。
书中引经据典,既有庄子、老子、陶渊明的哲学与西方生活理念,也不乏 “人生的快乐是大便畅通、眼前没有讨厌的人”等接地气的观察。从东西方贯通的视角理解生活的本质,生活是一门艺术,需要用心体会、享受。
我觉得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活得有趣,正如那句香港电视广告语一样:“世事无绝对,只有真情趣”。
03
《善战者说》|关键词:柔胜的智慧
推荐人:Lily,浴见创始人
宫玉振教授的《善战者说》,近年我反复阅读超三遍。作为军事学博士与北大商业教授,宫教授将《孙子兵法》与现代管理学结合,教管理者成为 “善战者”。
这本书尽管主题宏大,但文字非常的平实,写得真的非常精彩。比如开篇讲 “五事”(道、天、地、将、法),对管理企业、开启新项目启发很大,我们在 “浴见” 的实践中,也用这套思维做了三件事:
领导力和价值观共创工作坊,帮助管理者认知自我,连接公司愿景与战略;
建立 “用户之声” 内部案例库,将消费者反馈转化为文化教材;
每月都做 “战略对齐日”,用 “五事七计”拆解目标,提升团队共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能量,是让作为女性创业者的我不再畏惧战略和管理,所以我也特别想和女性创业者们分享三大启示:一是柔胜的智慧,我们不需要模仿男性的刚猛,要像水一样塑造组织领导力;二是求之于势、不责于人的战略观,女性对趋势的敏锐感知是天然优势,尤其是消费品行业,要聚焦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这是创新的第一原动力;三是尽善尽美的领导力,书中古代女将妇好的故事证明,女性完全能在战略定力与组织温度间找到平衡。
我想,好书往往能带来认知之外的能量提升,这正是读书的乐趣所在。
04
《一色一生》|关键词:专注与热爱
推荐人:九月,幼岚创始人
志村福美的《一色一生》,这本书讲述了她如何从家庭主妇,成长为“人间国宝”级艺术家的历程。在这本书里,我们能非常具体地看到,到底如何是真正极致地去做一件事情。同时,我也受到了两大启发:
相信你所做之事是一种能力。大家常说“选择比努力重要”,我身边也有非常多人会很忧虑自己是不是做出了最好的选择。志村福美初入染织行业时也怀疑过自己,但她幸得另一位艺术家黑田辰秋提醒:“我既不能建议,也无法阻止你从事织作。唯有一点,如果你认定这是你唯一可走的路,就请走下去。”我看完这段话之后非常的感触。选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选择后的笃信——唯有相信你在做的事情,才能体会到其中深层的奥义和幸福。
关注过程而非单一目标。紧盯目的地未必能抵达,留意沿途 “花花草草”,反而可能收获更美的风景。
送给大家这本书里我很喜欢的一句话:“一切可见的皆触摸着不可见,我们看见的、听见的,能被言说的只是人生很少的部分,还有很多庞大的真相是藏在那些不可见、无法说的感受里。”愿我们都能拥有丰沛的感受,哪怕痛苦,也是人生的重要部分。
05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关键词:对齐
推荐人:林嘉瑜,Popsockets 全球 CEO
我想分享的书是《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作者是哈佛商学院教授 Clayton M. Christensen。这本书围绕三个核心问题展开:如何在事业上获得真正的满足?如何在家庭和亲密关系中获得幸福?如何保持正直,不违背初心?
Christensen 发现,很多商学院毕业生虽背景光鲜、能力强,却不幸福。于是他用管理学概念(资源分配、激励机制、战略一致性)和亲身经历,解释为何我们容易偏离本心,又该如何坚持。书中未空谈道理,而是借商业理论揭示生活本质,所以在反复重读的过程中,它也在帮我校准方向,提醒我用自己的方式去定义人生成功标准。
这本书给我带来最大的能量,是让我对管理这个职业,建立起了更深的信念和自豪感:真正值得的管理不只是推动目标,更是“建设人”。
我非常认同作者在书中写到的,衡量人生的标准,并非职位或财富,而是问自己“我是否真正影响过他人的人生,是否在他人需要时成为依靠”。因此,我在工作中也特别坚持两点:一是把人当作长期资产来看待;二是建设信任优先的组织氛围。我始终相信在商业环境中,我们也能做出温暖有意义的选择,帮助团队成长,建立文化,支持彼此面对挑战,这才是管理真正的价值。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我会选择“对齐”,它让我不断地思考,我花的时间、做的选择是否与初心一致。愿大家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对齐内心的声音,笃定地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06
《清醒地活》|关键词:摆脱内耗
推荐人:小眼,暴肌独角兽创始人
麦克・辛格的《清醒地活》堪称我的“压箱底”好书。两年前读过后,其核心观点 “观察者视角” 影响我至今,让我意识到:“我”不是身体、思想或情绪,而是察觉它们的意识主体,是内在世界的旁观者。这句话看起来很抽象,但却帮助我更快消散负面情绪,从容面对压力。因为我意识到,情绪只是人生的一部分,甚至是一种考验而已。
同时,书中对“生命有限”的强调,让我更勇于尝试新体验,人生有无数种可能性。作为 ISTJ 型人格,我曾较守旧、容易因规则被打破而焦虑,而这本书教会我减少内耗。非常建议所有受负面情绪困扰者,尤其是 ISTJ 人格,通过 “观察者视角” 获得内心平静,专注于有意义之事。
07
《底层逻辑》|关键词:系统性思考
推荐人:李微萌,智己汽车 CMO
读书是一个可以在这个有点繁杂的城市中,让自己找到可以进入自我心流状态的事情。我想先来跟大家推荐《Start with WHY》和《秘密》这两本书,如果你想要心想事成,或可一读。
今天重点想要分享的是刘润的《底层逻辑》,这本书对我的职业转型至关重要。从复旦计算机系到 IT 项目管理,再到蔚来汽车 APP 产品经理、智己汽车智能座舱负责人及 CMO,我之所以能快速适应角色转换,关键在于理解 “底层逻辑”—— 不同中的相同,变化背后的不变,是事物运行的根本规律。掌握底层逻辑,意味着能通过 “底层逻辑 + 环境变量” 推导出具体场景的方法论,而非依赖表面的“干货”。
书中有两段话令我感触很深:
思维有闭环,思考有逻辑,且能够在高层次形成逻辑闭环,并始终不断打碎自己的开放心态。担任 CMO 时,面对突发情况,我会在第一时间去布置下一步工作,但马上就会深入思考事件背后的逻辑、关键链路及核心人物,同时保持空杯心态接纳新认知。
最可怕的能力是获得能力的能力;最可怕的效率是伸缩时间的效率;最可怕的杠杆是撬动人心的杠杆。这三句话基本是我现在做 CMO 最重要的三件事。
当你感觉身边人都在进步,而自己只是一直在做重复的工作,好像一直停留在“术”的层面,或缺乏系统性思考习惯,这本书值得一读。唯有理解底层逻辑,我们才能走得更远。
08
《臣服实验》|关键词:接纳命运
推荐人:小乙,阿芙精油 CEO
麦克・A・辛格的《臣服实验》是一本反常识自传,我送了近 20 位朋友这本书。书中记录了一位想隐居森林的博士生,如何被动成为上市公司 CEO 与灵修社区创始人的故事。没有说教,只有近 40 年的人生实验记录,读它就像看一场命运真人秀,非常精彩。同时,它也带给了我两大帮助:
放下,它让我有一种放弃思考,让命运来掌舵的一种躺平感。让我相信 “命运比你自己看到的更远”,放弃焦虑和对计划被打乱的恐惧,从心法上停止内耗。
转念,遇到事情它会训练我按下 “停止键”,留下几秒钟空间,问自己 “生命想通过这件事教我什么”,这几秒的转念,让我像 WiFi 一样开放自己的信号,让对的人、对的事自然链接起来。
最后送给大家书中最治愈我的一句话:“生命给我的远比我自己规划的更好”,祝大家读书日快乐。
09
《与神对话》|关键词:爱、经验与创造
推荐人:圣香,小红书营销实验室负责人
接到刀姐的邀书邀请,脑中立刻浮现《与神对话》三部曲。去年读完后,我的生活状态变化很大:每天快乐,很少焦虑内耗,事情也往好的方向发展 —— 遇到卡点时,总有意想不到的外援;常有意外机会丰富生命体验,更深刻感受到爱。这本书通过作者尼尔・沃什与 “神” 的问答,揭示个人、人类、宇宙的真相。
我想要重点跟大家分享一下第一卷,也是在生活中最值得借鉴的一卷。我认为,关于个人的真相,其实有三个关键词,分别是爱、经验还有创造。
爱:人类的思维、话语、行动基于 “怕” 或 “爱”,当我们以爱为出发点,无条件爱自己与他人,更容易通向幸福;
经验:人生的核心是通过经验认识自己,经验无好坏,当下的 “错路” 未来可能是礼物,追随内心感受,更容易活出真正的自己;
创造:生活不是发现的过程,而是创造的过程。思维是创造的起点,积极的思维会吸引快乐与爱,如同 “吸引力法则”。
建议大家在阅读时,抱着全然开放的心态,不妨放下对“神”身份的质疑,单纯地去看书中这些问题的答案本身是否能给你带来新的启发。愿这本书带你感受爱与创造的力量。
10
《刷新》|关键词:同理心
推荐人:Grace,飞利浦大中华区营销负责人
最近我读到一本非常喜欢的书,是微软总裁萨提亚・纳德拉的《刷新》。它不仅是企业转型指南,更是思维觉醒的启示录,对中国营销人极具有参考意义。
在技术狂飙和价值重构的当下,同理心变得尤为重要。很多时候,我们要以同理心为锚点,成长型思维是引擎,文化刷新是土壤,才能实现从 “流量收割” 到 “价值共生” 的跃迁。
中国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应该说是全球罕见,许多品牌现在陷入了“功能微创新+流量价格战”的死循环。书中强调从 “无所不知”(Know It All)到 “终身学习”(Learn It All)的思维转变,这正是破解内卷的关键。而这个关键,又来自于我们营销人的同理心。我认为这对习惯了用大数据拆解用户的中国营销人尤为重要,从用户画像转变为,对人性的理解和共振。
本书的作者萨提亚因照顾脑瘫儿子,而将同理心融入微软使命,对用户、团队产生了强烈的共振。我认为他也在提醒我们,在算法主导的精准营销时代,品牌更需要“人性操作系统”的升级,品牌要学会在用户生活场景中捕捉那些未被言说的深层需求。
书中萨提亚有提到,企业变革时,他们把尼采说的“直面现实的勇气”改变成了“直面机遇的勇气”。我想,这是这个时代思维的突破与更加深刻的自省。我仍然相信这是一个充满了各种机会的时代,也同时也坦诚它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我也想借用萨提亚的这句话,祝大家都能有直面机遇、抓住机遇的勇气。
11
《黑天鹅》|关键词:真相
推荐人:范卫锋,高樟资本创始人
塔勒布的《黑天鹅》对我影响深远。早年做媒体时初读,感受不深;近年从事投资后,才意识到其价值 —— 它揭示了世界变化的真相,以及我们对风险与收益来源的误解。基于书中理论,我构建了自己的投资体系,在二级市场的收益超越 99% 的人。
事实上,多数人对 “黑天鹅” 事件的理解存在偏差,媒体引用该概念时大多数情况都是错误的,所以我强烈推荐大家至少精读两遍,才能了解真相,真正理解世界运行的底层逻辑。
12
《鞋狗》|关键词:热爱与坚持
推荐人:Lisa,maia active创始人
耐克创始人菲尔・奈特的《鞋狗》讲述了从跑鞋进口商到全球巨头的创业历程,这本书中有三点尤为触动我:
热爱是起点: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做品牌需要精明的商业头脑,但做品牌的过程中,我觉得真正支撑创始人走下去的是热爱 —— 想要做出跟别人不一样的产品,想要服务更多的消费者,提供不同的体验。热爱是产品的起点,也是坚持的动力;
坚持是底气:书中展现了奈特面对现金流断裂、合作伙伴背叛等困境的韧性,每当我在创业中遇到困难时,想到他的经历,便觉困难可克服,坚持之后或有曙光;
创新与勇气:奈特开创运动员代言、将品牌与运动精神挂钩等模式,甚至赌上一切签下迈克尔・乔丹。创业永远伴随风险,“孤注一掷” 的勇气是创业者的宝贵品质。
这本书让我明白:热爱与坚持虽未必保证成功,但至少无悔于心。
13
《智人之上》|关键词:觉醒
推荐人:慈然,moody 创始人&CEO
我绝对是尤瓦尔·赫拉利的忠实粉丝,他写的《人类简史》三部曲给我带来非常大的启发,而《智人之上》在 AI 热潮下带给我更高维度的思考——尤瓦尔不再单纯回顾过去,而是站在未来预测和预设我们将经历的文明,甚至人类的命运。
这本书聚焦了一个核心问题:当科技还在不断进步,AI 不断演化,我们还能继续定义自己是人类吗?作者的假设非常大胆,引发了许多值得深思的具体问题,比如:
如果 AI 可以写诗、写小说,甚至拥有情绪,人类还算独特吗?
如果算法比我们更早知道下一秒想听什么歌、看什么书,我们真的还有意志自由吗?
当核心价值变为信息流动,人类作为信息处理媒介,若效率低下,是否可能被淘汰?
当机器开始有意识,我们面对的将不是权力问题,而是伦理问题?
这本书让我不再傲慢地理解 “人类” 这个固有理念,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其次在做战略决策时也更关注长期趋势和伦理边界,构建更具人文关怀的团队文化;最后还提醒我 “人的价值” 不仅在效率,更在共情和意义创造。
在我看来,觉醒是这本书的核心,对现实的觉醒,背后是对科技的敬畏和对人性的反思。在高速变化的时代中依然保持对人的尊重与热爱,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才能活出属于你的人类高度。
14
《升级定位》|关键词:持续迭代
推荐人:大白,奶糖派创始人
冯卫东的《升级定位》是我创业实践的重要指南。2014 年,我从太太孕期的烦恼发现大胸人群在内衣选购上的痛点,2015 年通过与大胸内衣社群用户共创推出奶糖派。但团队初期因缺乏理论指导陷入定位迷茫。直到 2018 年接触 “升级定位” 理论,才从迷茫中找到方向:我们是在为一个有显著痛点的细分人群创造差异化价值。
作者在传统定位理论基础上,提出动态定位思维,强调定位不是一次性动作,而是伴随市场变化的持续迭代。书中有三个工具特别实用:
需求验证模型:通过 “痛点强度、解决方案有效性、市场教育成本” 评估品类机会;
竞争隔离策略:构建 “专利组合 + 内容体系 + 服务标准” 的立体护城河;
战略节奏把控:区分品类教育期、规模扩张期、防御巩固期的不同策略。
在流量攀升、同质化竞争加剧的当下,这本书帮助创业者跳出 “更好、更便宜” 的无效竞争,用系统方法论降低试错成本,建立持续迭代的战略思维。推荐给所有在存量市场寻找增量的实干者。
15
《谈美》|关键词:发现美
推荐人:兰珍珍,欧莱雅北亚及中国公共事务总裁
朱光潜的《谈美》一书,将“美”从殿堂带回日常,让我们明白:美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在我们的生活里、眼睛里、在我们的举手投足间和在我们心里。
朱光潜在书中说,“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书中谈到,我们对于一棵古松,可以有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只有当我们抛开实用与科学的眼光,用“无所为而为”的美感态度去注视它本身,它才能从一棵普通的树,转化为我们心中“美的对象”。
朱光潜把这种审美体验称为“形象的直觉”,我对此深有感触——因为我觉得,美正是来源于人与事物之间最本真的感应,无关世俗的功利与因果,我们只有学会审美、认识美、感知美才能获得美的滋养和提升。
《谈美》带给我两种能量,一种是发现美的能量,一种是传播美的能量。欧莱雅“美之道”就是我们交出的最新答卷,通过“论,径,秀”,让大家讨论美、思考美、走近美、表达美、展示美,让美成为人人触手可及的体验,而审美力也能跃升为时代的软实力。
愿所有人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让每个瞬间都能滋养心田。
作者 | May
编辑 | 刀姐doris
【宠粉福利】扫码添加刀姐本人微信????get最新营销思考
(请勿重复添加,通过后请及时自我介绍)
有营销难题,找刀法咨询????
关注刀姐doris看更多品牌分析和采访
或关注刀法研究所看更多新消费、新品牌、新营销一手报道
联系我们/
小助手微信:digipont001
商务联系:DigipontBD
如果喜欢,让我知道你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