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粉丝经济不再囿于单一审美与流量,明星的多样性时代也便应运而生。
最近,00后小花文淇成了众多中高端品牌市场部的香饽饽。
就在这个月,宝马MINI ACE官宣文淇为代言人,并释出广告片《一起做大人,一起做小孩》,网友们纷纷表示,适配度极高。今年2月,山下有松也正式宣布文淇为品牌大使。
在文淇与山下有松合作拍摄的广告中,文淇来到尼泊尔,在街边漫无目的转悠,寻找方向。随处可见的山川、云雾,营造出松弛自由的感觉,不少网友看完宣传片感叹品牌“找对人了”。
深扒文淇的商业合作会发现,始祖鸟、Columbia、Gucci、徕卡、一加等品牌也都与文淇有过合作。这些品牌涵盖了户外、时尚、摄影、美妆等多个领域,目标客群都是年轻的、追求质感的消费者。
除了品牌代言人外,文淇和品牌合作的形式多样,包括品牌大使、品牌自然体验家、灵感大使和单次的广告拍摄合作。
别看这些名头看着相似,其实都大有考究。对于奢侈品品牌来说,等级最高的就是品牌形象代言人,代言的是品牌的形象;紧接着是产品代言人,只代言某一款或者某一系列产品;至于品牌大使、灵感大使和品牌自然体验家这些看似代言人的身份,其实大都是和品牌进行媒体合作等软性宣传,并没有代言费。
不难看出,文淇和品牌的合作,大都是轻量级的。既通过文淇本身的特色凸显品牌格调,又规避了长期合作的塌房风险。
而文淇出圈的背后,更是一场品牌代言从追求流量到更专业多元的变迁。
流量时代终结,品牌锚定实力派
在过去的流量时代,粉丝数量、话题热度是衡量明星商业价值的关键指标,众多品牌纷纷选择流量明星作为代言人,试图借助其庞大的粉丝基础和高曝光度打开市场。对于中高端品牌来说,与流量明星合作,也意味着能够吸引更多年轻用户的注意力。
但流量来得越快,塌房的风险也就越大。曾靠着《陈情令》爆火的肖战就是个典型代表。当时肖战的流量一路高涨,一时间成为各大品牌竞相追逐的对象,从时尚品牌到电子产品,从食品饮料到美妆护肤,他的代言横跨多个领域。
然而,流量带来的高曝光度也带来了巨大的反噬。粉丝间的谩骂和抵抗行为,没有更好的作品支撑流量......肖战的口碑也急转直下,商业价值也随之下滑。
对于品牌市场部而言,选择流量明星带货的主要目的是借助粉丝想为明星打榜助力的心态完成销售指标。品牌通常默认粉丝愿意为偶像刷销量,因此会更多地考量明星粉丝与品牌目标用户画像的契合度,企图通过粉丝的购买力来拉升品牌销量。
但粉丝经济是不稳定的,过度依赖粉丝经济也会导致因对普通消费者的需求了解不足,反而对品牌的长期发展不利。
明星代言的目的,除了利用明星的影响力提升品牌知名度外,还需要通过明星形象与品牌的深度绑定塑造独特品牌形象。这是品牌建设的一部分,过度依赖明星带货完成销售指标,反倒偏离了代言的初衷。
越来越多的品牌也意识到,流量并非一成不变,更不是选择代言人的唯一标准。品牌对流量秉持着越发审慎的态度。毕竟单靠粉丝刷量堆砌起来的声量,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只有能够切实转化为购买力的热度,才具备真正的价值。
尤其,对于中高端品牌而言,代言人的实力和与品牌的契合度更为重要。
近几年来,赵丽颖、杨紫,檀健次等有作品又有知名度的明星获得更多商业代言也印证了这一趋势。而文淇的走红,正是实力对流量泡沫的反扑。
9岁时,文淇就在电视剧《淑女之家》的选角中,以一场哭戏打动了韩雪。这部戏原本计划寻找一位15岁的女高中生出演,但在选定文淇后,剧组直接为她改了剧本。
14岁时文淇更是凭借《嘉年华》和《血观音》两部作品,分别提名第54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与最佳女配角,成为史上最年轻的双提名者。就连金马奖执行委员会执行长闻天祥都夸奖她:“文淇已经超出了大家对童星的定义。”
还有由文淇和刘浩存主演的《想飞的女孩》也再次入围第7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参与金熊奖的角逐。多个专业奖项的提名,无疑是对文淇作品和能力的认可。
《想飞的女孩》剧照
当流量明星的热度逐渐褪去,品牌们纷纷将目光投向那些真正能传递专业价值的代言人。娱乐圈从来不缺漂亮的脸蛋,却少有性感的大脑。当观众出现审美疲劳,能够言之有物就是对明星人设最大的加成。
而文淇不仅有一张充满故事感,还对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理解。
在采访中,文淇曾解析漫改电影《异人之下》的陈朵这个人物,她说:“陈朵,她应该给人一种氛围感,很无辜,很脆弱,很有诱导性,但其实在这样的表情下面,是潜藏的杀机”。而在谈及《想飞的女孩》中方笛这个为了梦想内心扭曲的角色时,文淇则指出"她的疯狂不是病态,而是对庸常生活的反抗。就像武侠片里的侠女,宁可断臂也要握剑。"
《异人之下》剧照
从“标准美”到“多元美”的觉醒
当下,审美多元化趋势显著,过去,娱乐圈的审美标准高度统一,特别是对女性美的定义,长期被“白幼瘦”的观念主导。
女演员们往往被要求拥有白皙的皮肤、稚嫩的面容和纤细的身材,似乎只有这样才符合美的标准。
其他的风格,大都直接被归为“不美”。这种单一的审美标准不仅限制了大众对美的认知,也给众多女性带来了外貌焦虑和压力。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深刻认识到,内在的美与自身的价值,才是构成一个人独特魅力的核心要素。追逐审美本无可厚非,它是人类对美的本能向往,但如果只将目光聚焦于外在的表象,而忽视了个体丰富的内在品质,无疑是舍本逐末。
纵观山下有松以往的合作明星就能发现,品牌越发青睐寻找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内在美的明星。
2023年起,山下有松分别与吴彦姝、李娜、咏梅、高圆圆、文淇等艺人合作,借其独立、坚持、气质等特质为品牌赋能。同时,品牌还携手鸟鸟、蒋方舟、周轶君等文化名人,强化有内涵、有知识的品牌属性。
再加上现在个性化成了新的潮流。信息的快速传播和社交媒体的广泛普及,为人们搭建起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展示自我和看见世界多样性的平台。人们看见各种不同的新鲜事物,也毫不羞涩地展示自己,对各种多样化的模样也更为包容。
自然真实的是美、精致的是美、酷酷的是美、可爱单纯的也是美......审美多元化已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年轻人不再盲目追逐单一的审美标准,有人热衷于复古风,身着旗袍、中山装,重现旧时光的韵味;有人崇尚机车风,用充满科技感与实用性的穿搭彰显个性;还有人喜爱二次元,以夸张的发型和绚丽的色彩表达对动漫文化的热爱。
而文淇的走红,也正是审美多元化发展的一个注脚。她长相偏清冷,骨相有明显棱角,并不是大众熟知的甜美幼态,却依然受到了不少网友的追捧。
从她塑造的角色来看,更是充分彰显了审美多元化语境下,大众对于更复杂人物形象的接纳与欣赏。
在《嘉年华》里,她饰演的小米就像在风雨中倔强生长的小草。小米生活在社会底层,没钱没势,遭遇了各种不公平对待,却从来没有向生活低头。还有《血观音》中的棠真,表面上是个乖乖女,可实际上家庭环境的影响让她内心复杂又矛盾。
《嘉年华》剧照
这些不同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都被精准得演绎出来,彻底打破了少女角色只有天真无邪的刻板印象 。这也得益于,文淇本身对这个世界的洞察。
在和周轶君的对谈中,文淇就发表了不少自己的思考。面对长期以来剧组女性不能坐开工箱的规矩,她直言这是种性别歧视,并期待有一天女性可以自由地坐在开工箱上。当看到市面上越来越多女性主义电影和表达出现,她也坦言“只有女性主义稀松平常了,才能真正忽视性别问题。”
而对于成长一路以来感受到的痛苦,她则表示:“我是一个宁可去尝试痛苦,或者说待在痛苦里面,我也不能去变得麻木的一个人。因为我觉得感到麻木,也就无法感受到快乐了。”
对这个世界敏锐的感知和思考,使得文淇能够更好地演绎出不同角色细腻真实的部分。除此之外,文淇多面性的人设也为不少品牌带来了商业价值。
在文淇与山下有松、始祖鸟、Columbia等品牌合作的广告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于以往广告片中对产品卖点强突出的模式,片中文淇作为自带叙事能力的内容载体,通过眼神、肢体、语言表达等方式来构筑不同的故事场景,帮助品牌讲述独特的品牌故事。
始祖鸟《她山万里,柔以致远》
比如,在始祖鸟的广告片中,文淇身穿户外装备,在山间徒步探索,就清晰地凸显了户外品牌崇尚自由的精神。在山下有松的广告片中,她背着小包漫步在尼泊尔的街边,流浪的质感更是文艺感满满。
山下有松《随心流浪,自有方向》
户外风、文艺风......对多种风格的驾驭能力,让文淇在各类品牌面前迸发出更多的可能性。而这种多面性,也正成为社会多元化浪潮的生动缩影。
写在最后
看了这么多文淇与品牌的合作案例,可以发现,文淇最大的特质就是身上没有一丝广告味儿。这种去商业化的叙事策略,叠加她的“野生感”和不加雕琢的真实,吸引了一批与她气质相符的品牌。
而文淇出圈的背后,也正揭示了品牌选择代言人的底层逻辑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品牌代言人不再是以流量明星为主体的完美符号化身,而是考虑到代言人的综合实力和与品牌的契合度。
当品牌摆脱短期逐利思维,专注于长期品牌建设,才能找到真正能够更鲜活传递品牌内核的代言人。或许,这也正是,品牌代言界的“吸引力法则”。
内容作者:刘白
编辑:郑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