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反内卷的春风吹满地,暖风吹得牛马醉,广告人能否喘口气?作为服务性行业,广告业总是最先感知冷暖,预算最先被砍被减,主动或是被动的,只能后甲方之乐而乐。
01. 内卷之乱象
不卷不是广告人
“第21版方案,甲方爸爸说要‘五彩斑斓的黑’,还要‘国际范的土味’……”
“投平台?预算砍半!ROI必须翻倍!”
“某本土头部广告公司,可以先垫款1个小目标”
“隔壁公司报价又降了30%,这单必须抢!”
这是广告人的日常写照。史特金定律指出,在大多数领域中,只有约10%是真正有价值或高质量的,而其余90%则是质量较低或没有价值的。在这个信息聚变人人都是媒体的时代,各行各业信息内容均是如此,广告更为甚之。
当前广告业正深陷一场“既要、又要、还要”的生存困境,头部平台垄断流量、中小玩家利润微薄、创意沦为数据附庸、价格战蚕食行业尊严……数据显示:广告行业的卷,堪比这春日里的春卷。
人均产值不如煎饼摊:165万家企业抢1.4万亿蛋糕,摊到每人每天不入煎饼摊产值;
创意贬值速度超过炒股:某4A公司为抢月费客户,服务费跌破10万还倒贴垫款;
需求玄学遇上算法科学:从“要刷屏”到“要品效合一”,再到“要用户主动求广告”。
※人间真实:
十年前:“我们是品牌小管家!”
现在:“我们是算法小仓鼠,甲方需求翻译机,熬夜秃头锦标赛种子选手。”
02. 内卷之病源
广告身上的五指山
“带资进剧组,垫资做广告,比选堪比海选,扛不住AI的双刃剑”
“轰轰烈烈比稿18轮,最后方案被白嫖”
“煎饼果子的预算,要做出满汉全席的效果”
“内卷式”竞争,是一种恶性、无序、无效竞争,不仅破坏公平竞争秩序,也带来资源错配、阶段性供需失衡、低效重复建设等一系列后果,引发劣币驱逐良币,同时还抑制市场和行业的创新动力。
内卷的源头,是社会需求不足,资源有限性,引发的剧场效应。当一家公司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引发他人效仿,导致集体秩序失衡,市场陷入恶性循环,全体利益受损。品牌方、平台方、内容、预算、技术,是加剧广告内卷的五指山。
品牌甲方的不对称:甲方是最高标准,要声量、要流量、要销量、要口碑闪靓,还要马儿不吃粮。降本增效,第一刀先斩广告预算,还要乙方先垫款。
平台流量的保护费:抖音、淘宝、腾讯等巨头手握流量核按钮,硬广预算超50%流向它们。中小公司想分杯羹?先交“算法保护费”!
创意价值的地板价:消费降级、人口下降、内容平权、品牌祛魅,进入存量竞争时代,人人都是媒体、人人都是传播者,创意和策略服务价值被忽视。
穿越时空的剪刀差:一线城市的创意总监,抵上三线城市的一个创意团队的成本。在跨区域竞标时,尤其价格分占比高时,7折、6折、5折频现,价格卷到死。
给AI打工的质检员:技术PUA,AI把创意逼成“流水线女工”,AI写文案、自动生成素材、实时监测数据……技术解放创意的生产力,也增加了卷的新赛道。
※黑色幽默:
某品牌在某平台投100万,实际触达用户中30%是同行——广告主花钱让竞品员工看自家广告,堪称算法商业里的黑色幽默。
03. 内卷后遗症
内卷尽头是ICU
“钱卷少了,人卷没了,公司卷倒了,全员改行了”
“广告人没有996,只有007,尽头是ICU”
“满大街葵花宝典,人均岳不群,身体变了身份没变”
广告行业现在的卷,就像一群人在独木桥上赛跑,不仅要跑得快,还得会杂技,才能赢得甲方的一点青睐。内卷化的恶果,正在摧毁广告业的根基——策略与创意,从创意枯竭走向生态畸变。
卷出天际的光伏产业,占全球产量的70%以上,最高接近90%,但全行业处于亏损状态。这是对内卷式恶性竞争的结果,最后的注解。如不整治市场乱象, 规范行业有序发展,越来越多的优势行业,将卷出一个个“光伏”窘境。
创意肌无力:只做生意,不看创意,困于预算、时间限制,创意持续荒漠化,全网爆款创意越来越罕见。平台、自媒体创意内容更具效率优势。
人才大逃亡:行业利润率低下,行业从“创意梦工厂”到“血汗流水线”,人才流失严重。广告业,可能是Freelance最多的行业。成本控制,反噬行业,加剧内卷。
数字游戏局:广告本是艺术与技术的综合体。数据指标越来丰富,算法越来越精准,含水量也越来越高。所谓千算万算,不如消费者随性一算。
※魔幻现实:
当代广告业悖论:越追求精准数据,越制造无效流量;越强调品效合一,越失去品牌灵魂。
04. 反内卷臆想
剪不断广告的卷
“让甲方从‘裁判’变‘队友’”
“与其和同行抢蛋糕,不如发明新餐具”
“讨好算法,不如反向驯养AI心法”
广告内卷到秃,反内卷并非拒绝竞争,而是重构价值。广告业的终极价值,不在于争夺存量市场的“蛋糕”,而在于创造增量需求的“盛宴”。广告业需从“流量内卷”转向“价值外拓”,从“内卷红海”转向“价值蓝海”,探索突围路径。
不管是社会环境变革,还是AI技术革新,短期内广告内卷现象不会消失,甚至会加剧。任何反内卷的密钥,大概率都是无效的代码。
技术升维:从“精准投放”到“场景共创”,借助AI创造新的产品与广告形态,实时生成内容和广告,改变广告技术的底层逻辑。
用户本位:从“算法个体”到“鲜活个性”,AI时代广告是“一人千面”,为了每个鲜活的自我,一对一生成的需求理解和内容呈现。
价值回归:从“流量贩子”到“品牌伙伴”,回归到广告价值本源,创意与策略仍是品牌长期价值的核心。存量时代,优质内容依然至上。
※广告科幻:
2035年某广告公司一次晨会
虚拟数智人总监宣布:“本周KPI:帮元宇宙奶茶店策划跨次元联名”
AI助理特别提醒:“您十年前‘品效合一’的提案已被存入数字考古博物馆”
10’s后实习生提议:“要不要在用户梦境里投放沉浸式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