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内打开

除了上四休三,清明节还有这3个营销案例值得关注

关注推荐 取消
梁玟玟 自由撰稿人 关注
Slide 2
Slide 3
Slide 4
Slide 5
Slide 6
Slide 7
Slide 8
Slide 9
Slide 10


清明节虽说是热门节点,但因为和“生死”这样的严肃话题相关,导致品牌们很少在这个时间发力,顶多是抛出几张AI做的海报了事


但换个角度想,清明节也是用户思念情绪最浓的节点之一,对品牌来说,是一个与用户建立深层次情感连接的好机会。



近两年已经有不少品牌在尝试,通过情感共鸣、文化重构与仪式创新,打破清明营销的刻板印象


1、归丛×闻献:用海螺香炉安放思念




归丛是国产的丧葬美学品牌,致力于用设计革新传统丧葬美学,用创新传承传统丧葬文化。


2023年由高古奇创立他同时也是家具设计品牌梵几”的创始人。


在产品设计上,归丛的一大特色是将美学理念融入丧葬用品,打破传统丧葬用品的华丽、繁复风格,追求纯净、自然的设计。



去年清明节和闻献联名推出的陶瓷香炉-核心传播点就是将死亡从避讳话题转化为日常的疗愈体验。


香炉海螺的设计灵感,当香气从螺内飘出,仿佛也带来了遥远世界的海浪声



归丛与闻献的联名,本质上是传统文化符号的现代化演绎


将海螺与香炉融合传统意象转化为情感载体。


同时又通过日常仪式感淡化严肃话题,传递坦然地谈论死亡”的生活哲学。



2饿了么相信爱的人从未离开



饿了么在去年清明节推出的TVC,用食物与人的情感连接为核心创意点,用温情的故事来演绎生死议题。


例如,儿子带着父亲爱喝的酒丈夫带着妻子爱吃的不放葱的扬州炒饭,孙女带给奶奶的小蛋糕——这些食物成为情感的锚点,传递“记得即存在”的理念



策略上,饿了么依旧紧扣“时令营销”的主题,以食物为媒介以清明节为节点,连接社会议题。


数据显示,饿了么这支TVC播放量超120万次,总曝光超过1.3亿次。


回顾饿了么去年的营销节奏,二十四节气占了很大的比重。


从春分的精分日常,到雨水的饮茶文学,再到冬至支持中国饺子申遗,每次节气营销,饿了么的底层逻辑都是:


情感的颗粒度细化用食物连接用户,传递情绪,做差异化的心智占位。



3、GoFine来自萌宠星球的信



与上面两个案例相比,GoFine2023年策划的这场清明节campaign,虽然没有很强的品牌特色,是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创意,但好在切入点很符合当下的趋势:


比起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当下的年轻人更注重与宠物的羁绊。



以宠物视角讲述,已经离开的“它们”用望远镜看着地球上的主人,看他们有没有好好生活,看他们脸上的笑有没有回来,表达它们依旧在用自己的方式继续陪伴着主人生活。



光是这个立意点,就能赚走大部分铲屎官的眼泪,非常典型的完全靠情感驱动的创意。


这也是这支广告的不足之处,核心创意是任何宠物品牌都是可以复刻的,并没有打出差异化的效果。



回顾这3个案例:


归丛与闻献用香炉与香气搭建沟通桥梁饿了么用食物缩短生死距离,GoFine用宠物的离去勾起用户情绪。


他们的共同点,是都找了合适的载体来探讨“生死命题”,避免直接渲染悲伤,转而聚焦“生的意义”。



就像海德格尔说的那样:向死而生的意义是,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命的有限性和宝贵性


对品牌来说,清明节营销的最高境界,是帮助用户在生死对话中,找到继续前行的勇气。


关联公司: 暂无
标签: 清明
这文章很赞
注:本文系作者授权在广告门平台发表,内容仅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广告门立场和观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