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识:
今年央视的315晚会,蜜雪冰城并不在曝光名单上。
此前被曝出的蜜雪冰城门店使用隔夜柠檬片的问题,是3月14日湖北经视的“3·15特别报道”。
就算是这样,蜜雪冰城也是冲上了热搜第一。
而与别的品牌塌房后舆论一边倒的骂不同,网友对蜜雪冰城依旧很宽容:
一边是食品安全问题实锤,一边是消费者“溺爱式的宽容”。
蜜雪冰城是怎么做到自带“免死金牌”的,难道真的是“便宜即正义”?
蜜雪冰城的“原谅三件套”
1、全靠同行衬托:矮个子里拔将军
消费者的宽容本质是对比后的“相对安全”。
和别的塌房品牌比,蜜雪冰城的“隔夜柠檬片”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虾仁注水且磷酸盐超标、小龙坎火锅回收剩菜、杨铭宇黄焖鸡剩菜回收……
光是餐饮行业,烂到根儿的就一抓一大把。
更别提隔壁啄木鸟家庭维修“抢劫式”收费,还有一众品牌卫生巾、纸尿裤从垃圾中挑原料,一次性内裤不消毒、材质以次充好……
蜜雪冰城的问题,本质上是“个别加盟店的管理疏漏”,而非品牌的系统性作恶。
没人会因为一家门店用了隔夜柠檬片,就否定4.6万家店的卫生状况。
2、低价豁免权:低价≠低质,反倒有些高质
蜜雪冰城的核心竞争力,是供应链和低价格。
2元冰淇淋、4元柠檬水、6元珍珠奶茶,价格低到让用户自发为品牌站台:都这么便宜了,你还想怎样?
再加上蜜雪冰城的产品质量在及格线之上,这种“极具性价比”的buff,打破了“低价=低质”的固有认知,让消费者甘当品牌公关的“自来水”。
3. 情绪营销:茶饮界的“平民救星”
从土味但真诚的魔性神曲“你爱我我爱你”,到雪王IP的打造,接地气的营销策略+物美价廉的产品,蜜雪冰城把自己做成了茶饮界的“平民救星”。
网友也自发造梗:“雪王不嫌我穷,我也不嫌它low”,将消费行为转变成了“阶级共情”。
不过,网友宽容的背后,也藏着一颗“定时炸弹”。
1、“低价”成为品牌基因
尽管当前舆论宽容,但蜜雪冰城也正面临一场“温水煮青蛙”式的危机:
一旦原料成本上升,品牌试图涨价,消费者在舆论风向上便不会再这么宽容。
2、负面联想固化
在此之前,蜜雪冰城的部分门店就被曝出篡改食材保质期标签、员工缺少身份证健康证、员工用做奶茶盛装冰块的水池洗脚等问题。
多次的食安事件,会潜移默化地让消费者将“蜜雪冰城”与“不卫生”划等号。
虽然网友调侃:“一杯柠檬水才几块钱,还想咋样”,但戏谑背后,也有一点无奈妥协的意味在。
当这种妥协积累到一定程度,消费者也会“破防”,“玩梗式宽容”会转化为“信任崩塌”。
3、加盟模式下的侥幸心理
蜜雪冰城99%的门店为加盟模式,许多加盟商为回本,仍然会铤而走险。
当商家看到舆论对蜜雪冰城这么宽容,很容易产生侥幸心理:下次一定改。
而一旦出了食品安全问题,首当其冲的却不是加盟商,而是蜜雪冰城这个品牌。
蜜雪冰城“洗白”启示录
说到底,蜜雪冰城的“被原谅”,是性价比、情绪营销与消费降级共同作用的结果。
网友用段子为蜜雪冰城递台阶,不只是因为“这个柠檬片还算新鲜”,而是柠檬水4块钱的价格上限。
在低价策略下,“消费者可以接受你不够完美”。
但宽容本身并不是无底线的,它的前提是“蜜雪冰城你不能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