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成功
释永信被查,全国寺庙营销白干?
营销之美 08-20 16:23
关注 已关注
关注推荐 取消
麦青Mandy专栏 北大毕业,前宝洁市场部,10年+消费品品牌操盘管理经验。2016年创立HBG品牌研究院,联系院长WX:seedrestart 关注
广告传播 传播广告营销最新资讯 关注
老虎讲运营 运营推广专家,公众号:老虎讲运营。 关注
梁将军 公众号「梁将军」的广告门主页 关注
业界动态 关注
创意脑洞 为创意发生~ 关注
BrandC 关注
元宇宙之心 元宇宙入口,提供元宇宙相关知识和资讯 关注
萌叔肖明超 “萌叔”肖明超,他是中国精众营销理论开创者,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 关注
创意嘿店 想用写电影的方式,和你认真聊聊广告。 关注


最近很多人在猜下一个塌房的企业家会是谁,万万没想到,塌的是“最牛佛门CEO”释永信。7月27日晚8点,少林寺管理处发布通告称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严重违反佛教戒律,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目前正在接受多部门联合调查。有关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日均更新1.5条微博的释永信,个人账号罕见停更,最后一条微博定格在通告发布当天早7点——“自性清净时,净土在当下”。

 

大师,你的本性不清净啊。


 

释永信垮台这件事最有意思的点在于,消息公布后没人觉得意外,好像只是人尽皆知的事被证实而已。

 

这十几年间,释永信一直在被举报的路上。有匿名举报也有弟子实名举报,各路信息描绘出一个奸淫掳掠、资产雄厚的“假大师”形象。这些消息随便拎出几条都比娱乐圈更精彩,比如:


● 嫖娼被抓,辩称自己是为失足妇女开光;

● 包养女学生并育有一子,在美国、德国都有别墅,海外有30亿美元存款;

● 因为盗窃寺中文物、侵吞公款、组织黑社会势力等,已经被原少林方丈开除僧籍,不择手段才当上方丈;

● 与尼僧释延洁育有私生女,与女子关丽丽育有一女,霸占弟子女友,用武力强奸尼僧,通奸深圳女子再控告女人敲诈……

 

2015年释永信更是被释延鲁等弟子实名举报,被爆索要几百万钱财、侵占资产、私生活混乱等五宗罪。

 

弟子重拳出击,释永信袈裟角微脏。

 

如果不是2025年这次彻底倒台,释永信很有可能成为21世纪最成功的佛门商人。

 

借流量营销

把破败寺院做成超级IP

 

2015年,释永信支付2000多万人民币,购买了澳大利亚一块面积约1.8万亩的土地,被外界质疑借宗教名义进军房地产。释永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反问,“中国人可以引进迪士尼,为什么国外就不能引进少林寺?”


图源少林寺官网

 

撕开信仰包装,这位“佛门CEO”一直在把少林寺当成商业IP来包装和运作。就像网友说的,“少林寺就是cosplay成佛教风格的主题乐园”。

 

从资本运作角度,释永信颇有商业头脑。

 

少林寺是汉传佛教禅宗的发源地,有“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然而1928年军阀石友三下令焚烧少林寺,导致寺庙主体严重毁坏,大量珍贵文物和典籍被毁,濒临“废寺”。建国后的特殊时期,少林寺进一步遭到破坏,寺院传承和武术传承都几近断绝。

 

1981年,16岁的刘应成(释永信)到少林寺出家。当时寺里只有十几个老年僧人留守,靠种田维持生活。年轻的释永信作为全寺的希望,很快进入“管理层”。

 

1982年,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火遍大江南北,凭借1毛钱的票价拿下过亿票房。然而电影拍摄时,少林寺破败到无法正常取景。山上的荒草一米多高,泥菩萨的身体塌了一半,很多场景只能找国清寺、风穴寺充当“替身”。

 

借着电影热播,少林寺游客数量大涨,少林寺终于能靠门票维持生计。在没有“流量”概念的年代,释永信尝到了流量的甜头。在之后的几年中,全面主持少林寺工作的释永信带头修缮寺院、组织挖掘整理少林武术典籍、把已经还俗的法师请回来搞少林寺拳法研究会、带领武僧团巡演……为少林寺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财力和声誉的双重基础。

 

随着《少林寺》电影带来的功夫热潮渐渐褪去,释永信顿悟——文化IP才是生产力。当时“少林”IP乱用严重,大量假冒的少林产品在市场上流通。1994年,释永信起诉冒用“少林”商标的香肠厂商,成为宗教界的名誉权诉讼第一案。

 

在版权保护这一点上,少林寺颇具“佛门迪士尼”气质。

 

1995年少林寺建寺1500周年,释永信迎来了充分展现商业天赋和IP营销实力的机会。这种庆典少林寺过去也办过,通常就是请一些宗教人士,按照惯例走个流程。但释永信意识到这是个IP营销的好机会。他将建寺1500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两个元素结合到一起,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祈祷世界和平的仪式。活动吸引大量信众和游客,他还请来媒体造势,把“祈福就到少林寺”的心智打出去。


1996年释永信第一次接触到互联网,在腾讯、阿里还没成立的时候,释永信建立中国首家寺庙官网,开启网络营销和数字化布局。今天官网已经是寺庙的标配,多是发发新闻动态、佛教资讯、寺院公告,没什么太特别的地方。而释永信在20年前就已经深谙流量玩法,在官网上公布少林绝学《易筋经》,甚至引来大量海外用户下载“拜读”。

 

随着1997年释永信成立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少林寺正式成为商业化实体。在此之后,释永信的商业扩张开始魔幻起来。

 

文化、实体、房地产

少林寺的商业版图比想象中更大

 

经过释永信的运作,少林寺早已不是那座破败的古刹,而是变现能力超越很多企业的“梅赛德寺”。

 

相关媒体数据显示,2010年少林寺的旅游收入,一度占据登封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吸金能力可见一斑。企查查显示,中国嵩山少林寺注册商标近千个,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对外投资14家公司。


当千年古刹化作资本棋盘,释永信的商业触角早已伸向更隐秘而暴利的角落。除了大众所熟知的实景演出、武僧团表演、武术培训,释永信在医药、房地产、新零售等方面也有布局。

 

2003年,释永信重启少林药局。少林药局建于1217年,初衷是为寺内僧众治疗跌打损伤及疾病,后来扩展至免费为周边百姓提供诊疗服务,只收取自愿捐赠的香火钱。释永信重启少林药局后,推出以少林活络膏为代表的上百种产品,2019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更神奇的是,少林药局的产品中还涵盖“壮阳补肾”类产品,很多网友提出质疑——寺庙研究壮阳药干嘛?

 

最近释永信被抓,社媒平台上有关少林药局的软文广告消停了不少,但仍能找到很多有关枸杞桑葚膏的暗广。


图源少林寺官网

 

“少林寺IP+零售”的模式为让释永信看到巨大收益,也成了他屡试不爽的收割工具。

 

电商刚刚起步的2008年,“少林欢喜地”实体店和淘宝店同步上线,出售各种佛教用品与武术用品。当时有媒体报道,店内商品价格高昂,布做的禅修鞋339元,一套《少林武功医宗秘籍》售价高达9999元。后随着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变化,少林欢喜地由宗教用品店转型为文化周边品牌,推出玩偶、香薰、禅茶等泛文化产品。2020年,其年销售额突破2300万元,但目前淘宝店已关闭。

 

后来内容电商越来越火,释永信还亲自出镜带货,据说首场卖掉500万元。到这步,已经只见金钱不见佛法了。

 

2008年上海商报对“少林欢喜地”的报道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佛门迪士尼”野心不止于小生意,在文化传播的包装下,释永信开始斥巨资买地。

 

2015年,释永信花2000多万人民币在澳大利亚买地,计划建成包含高尔夫球场、高星酒店的超豪华禅修中心;2022年,释永信利益相关公司在郑州豪掷4.52亿元拍下郑东新区地块,再次引发“少林寺进军房地产”的舆论。这些项目均以文化交流为名,实则重资产运作。

 

可悲可叹,从草莽中走出来的“佛门CEO”,终被贪嗔痴反噬。

 

商业化是手段,不是目的

 

最近很多网友打趣:在寺庙里许的愿,都被和尚实现了。

 

寺庙经济自古以来就存在,从南北朝时期,寺庙就开始深度参与社会经济运作,形成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积累。近些年,随着年轻人迷上“上香”,寺庙商业化程度与日俱增。从进门的门票,到上香、请手串、买周边、捐功德,每个环节都写着三个字——人民币。

 

据研究机构测算,2026年,中国寺庙经济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人民币。

 

随着资本规模的扩大,“头部大寺”开始涉足基金与投资领域。峨眉山、九华山成功上市,普陀山多次冲击IPO;上海玉佛寺被网友称为“佛教界著名VC”,饿了么早期曾受其创业基金会资助;五台山控股十几家企业,业务涵盖旅游、水业、网络科技、客运等等……

 

首先我们要承认,寺庙商业化对文化传播与影响力提升有一定益处,甚至可以带动地方经济与就业。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思考,过度商业化是否会导致神圣性受损?使寺庙的核心价值从“普度众生”变成“盈利至上”?

 

对于寺庙来说,商业化可以作为“手段”,但不能作为“目的”。信仰与商业的边界在哪里?警钟正在敲响。


内容作者:关珊月

编辑:郑晶敏

寺庙营销
注:本文系作者授权在广告门平台发表,内容仅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广告门立场和观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