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成功
演唱会场场售罄,年轻人又捧出一个“抽象网红”
考拉的营销学习笔记 07-07 13:49
关注 已关注
关注推荐 取消
品牌鑫观点 品牌营销老司机鑫爷,和你聊聊怎样做品牌。 关注
进击波财经 湃动传媒创始人&CEO 新锐财经商业作家 商业畅销书《迭代》作者 资深自媒体人 1000万粉丝矩阵操盘手 关注
社区营销研究院 公众号:社区营销研究院 微信号:Community_Marketing 简介:建构社区价值理论 | 把脉品牌营销趋势 关注
酷喵音音 关注
金瞳奖 金瞳奖China Content Marketing Awards 关注
屏多多 屏多多——户外广告智能投放平台,聚合全国100万+台智能电子屏,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精准覆盖潜在用户,助力品牌做好线下营销布局 关注
王多多 公众号「王多多说营销」。 关注
广告&职场 关注
一个符号工作室 微信公众号@一个符号工作室;提供品牌咨询、品牌形象管理、整合营销策划、包装设计和公关传播服务;创始人金鑫YOYO 关注
东山顶上 西藏全媒体资源提供商,新媒体广告服务商,企业品牌一站式推广运营机构,公关活动策划执行一站式服务商,东山顶上(西藏)公会。 关注

如果你问最近在年轻人中讨论度最高的是谁的演唱会,答案不是周杰伦,不是孙燕姿,也不是凤凰传奇,而是一个火得抽象的网红——那艺娜。


你可能不知道她是谁,但是你一定听过她的代表作《爱如火》:


心跳在,是爱情如烈火;你在笑,疯狂的人是我……


龚琳娜还在去年浪姐的初舞台上翻唱了这首歌。


而就在今年5月底,那艺娜还开启了全国巡演从北京、上海到杭州、武汉,十多场演唱会场场都是上架即售罄,最低99元的门票甚至一度被黄牛炒至500一张。


一个普通话不标准、唱功KTV水平、甚至曾因假冒俄罗斯人设遭央视点名封杀的劣迹网红”,摇身一变成了这个夏天最炙手可热的“演唱会女王”


甚至有网友发问:周杰伦和那艺娜的演唱会撞期了,我该去哪一个?



那艺娜是怎么火起来的?


2022那艺娜在互联网“俄罗斯”特效脸和怪诞腔调博取眼球,积累200多万粉丝却因“虚假人设”遭平台永久封禁,并被央视网点名批评。


但这波负面流量却成了那艺娜卷土重来的原始资本


网友并没有因为这波封杀失去对那艺娜的兴趣,仍然在互联网上玩着“假扮俄罗斯人”的梗。



2022年底,“俄罗斯娜娜”化身“大中国娜娜”,发布了一支单曲《爱如火》。


凭借洗脑的旋律与粗粝的“公牛嗓”,这首歌在短视频平台播放量迅速破亿


目前,抖音#爱如火#相关话题播放量已经超过39亿次。


凭借之前积攒的流量,那艺娜迅速完成劣迹网红”到“有代表作艺人”的转型。


在这之后,那艺娜便有了专业的营销团队,把抽象营销”贯彻到了极致:



5月底启动“全国巡演”,从海报设计故意错写成“巡如演”“爱如火”衍生出的热梗,到复古Word艺术字风拉满的视觉画面,处处抽象,但却大受年轻人的欢迎


不仅如此,演唱会的现场同样抽象到一般人难以理解。


比如那艺娜一出场,全场就开始齐声大喊“退票!退票!退票!”


但只要“爱如火”的歌声响起,全场又一秒切换到跟唱模式。


以至于经常进错拍的那艺娜已经开始把“退票”当成了进拍提示:6声退票后开唱。


甚至现场的年轻人们会在那艺娜递话筒互动时直接抢走话筒,自己唱爱如火。


整个现场与其说是演唱会,不如说是大型发疯现场。


而就在不久前,那艺娜还登上了《V Magazine》内页,和蔡依林、林俊杰出现在了同一本时尚杂志上。


而网友的反应都是:时尚表现力不输明星



为什么年轻人会为那艺娜疯狂买单?


网友有句话说的很对:


人们只不过捧红了另一个能让自己释放情绪的场合而这个人本身是谁并不重要。


那艺娜演唱会的核心卖点,从来不是音乐本身。


年轻人抢购的其实是一张通往“情绪出口”的廉价入场券


“坚强笨女人见面会”现场,一切既有的规则都是被颠覆的。


“退票”变成了应援口号“假唱”变成了笑点“变如脸”成了固定小品节目


来到这里的年轻人可以放弃表情管理,放弃人设,尽情发疯。


“做10次心理咨询不如看1次娜娜演唱会这是年轻人的观后感。



除此之外,低于正规演唱会的票价也带来了极致的性价比。


大热演唱会门票被黄牛炒出天价,还有何秋亊之流网红演唱会门票定到1314元收割粉丝,相比之下,那艺娜的99元起票价堪称“业界良心”。


而且听歌只是次要的,那艺娜演唱会真正的吸引力是可以复刻网上流行的名梗和表情包。

年轻人用一顿火锅的钱,即可获得沉浸式玩梗体验  


当面起哄退票XX”的网络热梗带进现实,享受那艺娜配合互动的即时反馈。


所以说年轻人并不是在盲目消费,而是为体验买单



而体验之外,还有年轻人对圈层归属感的渴望。


这是在互联网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成了一个个独立的原子。


这一方面让年轻人更独立,另一方面又带来了独属于互联网一代的焦虑和孤独。


为了破除孤独感,大家开始尝试“与他人产生连接”。


而相比于从前的兴趣圈层,现在的年轻人更喜欢“抽象”中找到同类


“X如X”前苏联的玫瑰”、“Lady Nana”……


年轻人创造出的黑话体系,形成了一个可以快速辨别同类的身份识别系统


演唱会全场都在因为一个梗大笑时,陌生人就变成了“懂我”的同类给了年轻人“我不是一个人”的心理慰藉



那艺娜的营销团队是聪明的,他们能精准捕捉到Z世代对“低成本、高能量、强互动”情绪产品的渴求。


所以他们把演唱会做成了“粉丝见面会+玩梗大Party,弱化唱功短板,强化互动娱乐属性,超高情绪ROI赢得年轻人的追捧



写在最后


Lady Nana背后的情绪生意:


那艺娜的爆火,是团队策划、平台助推以及年轻人情绪合谋的结果。


这背后也映射出当下年轻人对“情绪出口”的刚需。


那艺娜过气,会翻车,但年轻人对真实、粗粝、无拘束的情绪出口的渴望不会退场。


无聊时代,还会出现许多个那艺娜。

那艺娜 抽象营销 Z世代
注:本文系作者授权在广告门平台发表,内容仅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广告门立场和观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