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成功
300块1张,撕拉片成了年轻人的“纸片茅台”
考拉的营销学习笔记 05-08 17:11
关注 已关注
关注推荐 取消
大湿姐 十余年营销媒体混迹媒体主编乙方CMO互联网平台商业化内容营销 关注
人类关怀计划 ·人类关怀计划官方号 ·观察当下,关怀未来—我们会成为更好的人类 关注
一个符号工作室 微信公众号@一个符号工作室;提供品牌咨询、品牌形象管理、整合营销策划、包装设计和公关传播服务;创始人金鑫YOYO 关注
品牌议题 品牌与商业观察百科全书;持续关注消费时代下的品牌红利,探究市场的“慢变量”和“大逻辑”。 关注
Lynnk 海外MKT硕士,前快消营销人,现互联网营销人。 关注
东山顶上 西藏全媒体资源提供商,新媒体广告服务商,企业品牌一站式推广运营机构,公关活动策划执行一站式服务商,东山顶上(西藏)公会。 关注
说文解案Lisa茹 公号同名,资深品牌文案&策略。一个无比真诚的人。 关注
王不白 微信:BubaiMarketer营销人&品牌主 关注
马丽亚知识 在河北,品牌战略营销,就找马丽亚 深耕8年,河北3000+企业的选择 品牌战略营销顾问,新商业增长架构师 团中央中国青年创 关注
创意脑洞 为创意发生~ 关注


最近撕拉片的风又被吹起来了。


二手平台上,撕拉片相纸最高卖到了30001,而原价仅70元左右。


在写真馆里,体验一次撕拉片则要几百到上千元不等。


图片源于网络


社交平台上,明星们也纷纷晒出自己的撕拉片写真,把这波热度彻底引爆了。



什么是撕拉片?


撕拉片(Peel-apart film)由宝丽来创始人埃德温·兰德于1947年发明,其核心在于化学显影封装技术:


拍摄后需手动撕拉相纸,静待数分钟显影,最终生成影像。


这一技术曾颠覆传统暗房冲洗流程,成为商业摄影的“黄金标准”。



著名摄影师如安塞尔·亚当斯安迪·沃霍尔都曾是撕拉片的拥趸。



后来,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宝丽来宣布破产,富士停产撕拉片


生产线中断后,撕拉片全球仅余约50万张库存,再加上其本身是有保质期的,过期胶片显影效果不可控,也就有了“用一张少一张”的说法





三个关键因素——颜值经济、FOMO心理与明星种草


1颜值经济:自带复古滤镜 


撕拉片化学涂层让其自带磨皮柔光滤镜


配合过期胶片的随机色偏与斑驳纹理,形成独特的氛围感美学”。


而在社交平台上,“冷白皮”“电影感”等都是热门标签许多年轻人热衷于拍摄胶片风格的写真,为的就是这份“呼吸感”和“故事感”。



撕拉片“自带复古滤镜”的效果,精准击中了这一审美点


ccd相机的爆火,也是同样的道理。



2、FOMO心理:人为制造稀缺性


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错过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状态。


而撕拉片“全球库存仅余50万张”号称“拍一张少一张”这就相当于是泡泡玛特发了一款限量版永不复刻的藏品,让人忍不住想买单。


“稀缺性本身就是价值的来源,它意味着你拥有别人无法拥有的东西”。


同时,撕拉片因为化学显影的特质,让出片过程堪比“开盲盒”,惊喜感和仪式感拉满。


多种心理状态叠加,给一张撕拉片装上了价格飞轮。



3、明星种草:形成顺从机制


金靖、林允、吴昕、张凌赫众多明星的种草,是引爆这股风潮的关键因素。


目前,#撕拉片#话题在小红书已经突破4.6亿浏览量。


明星种草的背后,其实就是顺从机制


·从众


从本质上来说从众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这是人类的天性,在群体中可以获得安全感。


所以品牌会通过种草营造一种“这个产品是大众之选”的假象,让消费者觉得可靠。


在年轻人成为消费主力军的今天,从众又衍生出了分支:从小众。年轻人为个性买单。


明星的加入让撕拉片变成了表达个性的优选,小红书#撕拉片#话题下大部分内容都在强调小众高级”。


·从阶


这里的阶,说的是阶层。


比如拍一组写真我会往两个方向考虑:


一是自己的同学朋友、网上的同龄人都在拍什么风格的照片,因为我们是同一阶层的


二是明星们都在拍什么风格的照片,因为他们接触到的资源多,我们在潜意识里觉得明星的阶层在我们之上,想去模仿。


那撕拉片就会进入我的考虑范围



·从贵


这个就很好理解了。消费者从的一定是明星名流或者他所在圈子里最权贵的人。


为什么品牌热衷于请明星顶流代言,因为要给消费者暗示:


你和他们用的是同一款产品,你们是同一种人


他们都在用撕拉片,我自然也要用。



写在最后


撕拉片的火爆,本质是市场对怀旧情绪的又一次收割。


“拍一张少一张”,实则是“拍一张钱包少三张”。


比起撕拉片,我们的人生才是真的“过一天少一天”这才是需要珍惜的东西。

撕拉片
注:本文系作者授权在广告门平台发表,内容仅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广告门立场和观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