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阿迪达斯在上海承包了一整条永源路,打造首个贝壳头快闪街区。
整个区域以街头文化为核心,构建出阿迪达斯独特的球鞋文化场景。
其中最抢眼的,当属4层高的贝壳头大楼,巨型鞋盒外立面和等比放大的球鞋,相当吸睛。
球鞋原型来自adidas Originals经典系列SUPERSTAR II。
此次贝壳头街区,也是为了宣传SUPERSTAR II特别设计。
Superstar诞生于1969年,是第一款将全皮面鞋身与橡胶鞋头结合在一起的低帮篮球鞋。
因其独特的橡胶鞋头造型而广受欢迎,也被称为“shelltoe”贝壳头。
自推出以来,这款鞋就以其标志性的贝壳头设计和经典配色,成为了时尚界的常青款。
今年2月,adidas Originals推出焕新款Superstar II,在保留Superstar经典设计元素的基础上,通过现代视角解构贝壳头的经典设计。
为了呈现Superstar II的个性态度和「刺头精神」,adidas Originals携手阿迪达斯品牌代言人陈冠希、宋雨琦、GALI和吴艳妮,推出「经典向前 偏要出头」特别企划。
这次线下快闪的主题“偏要出头”就是来自于此。
阿迪达斯是怎么用快闪店做品牌年轻化的?
1、语言钉×视觉锤:叛逆精神的符号化突围
“偏要出头”的slogan,可以说是为Z世代量身定制的精神氮泵。
阿迪达斯又通过巨型贝壳头装置制造视觉霸权,将其具象化。
这就是视觉锤。
巨型球鞋装置不仅出现在了快闪街区,在此之前,阿迪达斯就在上海巨鹿路758投放了差大幅宋雨琦海报和adidas Superstar超大鞋头。
当用户拍摄打卡时,就在不自觉中完成了对“偏要出头”的价值认同。
2、快闪式体验:用FOMO原则制造打卡钩子
FOMO: Fear Of Missing Out。
年轻人都害怕错过重要好的信息或者活动,这就是快闪店的魅力所在。
阿迪达斯将快闪街区的时间压缩到3月8-9日。
限时活动,叠加周末流量高峰,制造紧迫感。
同时用空间重构的方式,将永源路改造为"贝壳头大楼"、"滑板公园"、"街舞擂台"等主题场景,把快闪体验拉满。
年轻人带着期待去,收获了良好的体验,自然乐意为品牌买单。
这就是年轻人的消费观:体验至上。
3、偶像经济学:让明星成为“自来水开关”
宋雨琦的"甜酷"形象,和adidas Originals“偏要出头”的价值观相当契合。
通过明星舞台+同款打卡位,为粉丝提供二次创作素材,UGC内容便会源源不断地产生。
阿迪达斯的文化叙事战
这次的“贝壳头”快闪活动,也是阿迪达斯继更换全球slogan后的又一个大动作。
从“YOU GOT THIS”到“偏要出头”,这背后是以NIKE、Adidas为代表的的运动品牌的转型:
从产品功能战转向文化叙事战,以品牌价值观构建差异化叙事,将产品转化为文化符号。
“偏要出头”的快闪店,本质是一场精心设计的“价值观营销战役”。
当阿迪达斯将整条街道变为文化实验场,当Superstar球鞋成为一代人的精神图腾,商业与文化的边界就会消融。
年轻人不仅会为阿迪达斯的产品买单,同时也会为街头文化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