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UM优盟管理合伙人黄承杰(Jimmy Huang)受邀参与Fmarketing数字营销峰会,发表了主题为《AI浪潮下的营销人》的演讲,通过回顾媒介的发展历程,与大家分享AI能给营销人带来什么?如何更好地利用AI进行营销?并给出了一些建议。
“作为营销人、媒介人,我们永远都是生长在媒介的草原上,跟着媒介走的游牧民族。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草原的变化,顺应潮流而变化。媒介迁徙,是每一代广告人的宿命。”
“对营销人来说,我们都应该两条腿走路——我们既要利用算法进行一些创意性的内容,也需要不断进行大创意的改革和迭代。”
“我想输出的一个词——颗粒度,我们在做营销的时候一定要注重细节,细节要细致到颗粒度——英文叫The Power of Nuance,就是颗粒度的力量。”
“作为营销人、媒介人,我们永远都是生长在媒介的草原上,跟着媒介走的游牧民族。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草原的变化,顺应潮流而变化。媒介迁徙,是每一代广告人的宿命。”黄承杰简单回顾了媒介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最原始街头巷尾招牌,到印刷媒介的报刊报亭,再到电台、电视台,然后再到互联网,在代码和数据的世界里游牧,再到更为复杂的大数据时代,基于数据提供千人千面的媒介内容,进而来到了AI时代。他指出,AI其实并不是忽然出现,早在67年前就出现了,但是到了2022年2023年我们才开始广泛讨论,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如今AI能够真正被我们所使用。
“现在是从事广告行业最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当下我们无疑正是处于这样一个极为矛盾的时代。一方面,我们希望通过技术有效地提升效率;另一方面,我们又希望拥有非常强烈的故事性创意内容。因此,如何将算法和创意更好地结合起来,这是我们营销人需要思考的。对营销人来说,我们都应该两条腿走路——既要利用算法产出一些创意性的内容,也需要不断进行大创意的改革和迭代。
通过案例的分享来说明在发挥AI力量的背后,仍然需要强大的人类创意作为支撑,黄承杰指出:“我们希望的是在AI时代来临的时候,不能埋没我们人类本身的创意。人类本身的创意一旦被埋没,所有的品牌和产品会出现非常强的同质化。”
基于AI能够给营销人带来什么以及AI不能做什么,黄承杰给出了三点思考:
创造力是一个有机发展的过程,它像一朵花一样需要培养、培育。他指出,数字是冷冰冰没有情感的,算法也需要我们给它投喂很多的内容。一旦我们忽略了人类的创造力,那么就等于把人类的情感也扼杀了。
我们观察到在国际市场上,每周营销人员会花16个小时处理行政工作,还会花14个小时处理和管理最基础的数据。这个数字在中国相信会更大。但AI工具的引进能够帮助我们去解决这部分基础性的日常任务,让营销人员腾出精力去想想大创意,或者做出一些对社会更有意义的事。
但是遗憾的是市场上一些人将人工智能用错了方向——只关注产出的效率,却忽略了内容和创意的质量,是否能真正触达受众,和受众产生情感共鸣,这导致了大量无效的内容产出,也加深了行业的内卷。“人工智能真正的使命是通过处理重复性的行政任务和基础工作,为人们腾出精力,让营销人员能够专注于创造力和创新。”黄承杰强调道。
黄承杰指出,无论AI大模型多么优秀,但仍需要我们不停地训练它。同时,产出的很多内容有时候未必正确,也不够真实。就像电影《银翼杀手》中的角色,“我有记忆,但它们不真实,它们只是植入的”。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使用AI的时候,要有非常严苛和敏锐的感知和判断。
同质化则是人工智能大量使用后面临的另外一个突出的问题。当我们大量地使用AI的时候,我们的品牌的信息有可能变得非常的同质化。 “我们更希望给大家展现的是一些充满大创意、个性化的作品。品牌内容不仅要有自己的个性,更要有强烈的情感表达,这才是我们在 AI时代希望可以走得更长的品牌策略。”
“生成式AI可以以工业化规模制造虚假信息。”阿兰-图灵研究所人工智能基础研究主任米歇尔-伍里德教授如是说。我们营销人需要格外小心谨慎,仔细甄别信息的真伪,避免使用时对品牌造成伤害。
最后,黄承杰总结道:
首先,作为营销人员,我们必须把重点放在我们可以控制的事情上。什么是可控的?AI的到来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可控的是要更严谨地甄别数据的真伪,判断数据的出处。当我们用AI把精力节省下来的时候,我们要把大创意这件事儿做得更好,做到极致。
其次,我们看待人工智能,就像看待一位初级设计师或初级撰稿人,你给这样的人布置任务时,一定要规定得非常详细,要细到细枝末节,才能产出你真正需要的内容。同时,我们也需要进行监管,带着批判性的思维,这些在AI时代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我想输出的一个词——颗粒度,我们在做营销的时候一定要注重细节,细节要细致到颗粒度——英文叫The Power of Nuance,就是颗粒度的力量。”黄承杰表示,这是他对营销人如何应对AI时代的到来的一些思考,也希望营销人可以发挥 AI的力量继续在营销行业或在创意上做得更好,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