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一沈
你最近有没有见到过一种这样的门店?
乍一看很「优衣库」、一逛发现很「迪卡侬」,仔细一看,是「超级安踏」。
这是安踏 CEO 徐阳口中足以“颠覆行业”的深海炸弹[1],也是安踏用以战胜自己的“武器”[2]。此刻,超级安踏正在逼近 100 家门店[3],不仅开在北京上海,也在陕西商洛和湖北随州等城市落地。上至一线,下达五线,悄然攻占全国。
安踏无疑是一个庞然大物,集团营收突破了千亿大关,但徐阳却在接手主品牌后,提出要“把安踏越做越小”[4] ,让不同的人在不同渠道,以不同价格,买不同的产品。而不是在 6000 个不同的地方,开同一家店,卖同一票商品。
从庞大,走向小巧灵活,这并不容易。我们很好奇安踏打算如何做到,这个中国运动集团中的领头羊,究竟找到了一条什么样的新道路?
超级安踏,是安踏最新的尝试中,非常有趣的一个,它的身上有重重迷雾:
比常规安踏门店更便宜,是在“自降身价”吗?
徐阳说这是介于迪卡侬、优衣库和安踏之间的模式,该如何理解?
这会是安踏的一次“自我攻击”,还是自我迭代?
结合门店探访、行业访谈和资料调研,今天刀法就来聊聊对超级安踏的观察。
什么是“运动版优衣库”、“贵替版迪卡侬”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超级安踏?
简而言之,这是安踏近两年打磨的一种全新门店形态,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总结它:大、全、质价比。
“大”指的是面积,超级安踏平均在 1000 平米左右。有了更大的面积,“全”就有了可能,较之常规的安踏门店,这里品类更全、季节更全、年龄段也更全。
此外,超级安踏产品零售价比常规门店降低 30%[5],但强调质价比,比如今年推出的“超红款”系列,口号就是物超所值、质超所享,要做更能解决运动难题的“有用款”。
从三个关键词中,想必你已经可以瞥见优衣库和迪卡侬的影子了。确切来说,超级安踏,看起来像是“运动版优衣库”、“贵替版迪卡侬”。为什么这么说呢?
运动版优衣库,聚焦的是超级安踏做品的思路——有质价比的基础款爆品。
比如我们来看看安踏推出的超性能跑鞋安踏 PG7 系列。
这是安踏 2024 年基于自研科技安踏膜、PG7 中底缓震技术推出的,专门针对慢跑场景的跑鞋。去年销售出 200 万件以上,预计 2025 年单款能突破 500 万件[6] 。
而在上图的“PG7 家族” 中,超级安踏天猫旗舰店上架的,就是价格更低的旅步系列,通过“技术下放”,来做到好穿又不贵。
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在财报会上说,超性能跑鞋 PG7 让消费者用 299 元、399 元的价格,就能买到其他品牌价格更高的产品。
这与优衣库的 HEATTECH 系列思路很相似——在平价的日常服饰中融入领先的技术,实现产品差异化和质价比最大化,孵化爆款商品 IP。只不过,优衣库解决的是生活难题,超级安踏解决的是运动难题。
另一个与优衣库相似的产品思路是大力联名。优衣库的 UT 不用多说,而刀法在今年探访超级安踏上海一家门店时,也发现了非常多的 IP 联动,如史努比、火影忍者、大力水手、中国国家地理。
从某种角度来说,IP 联名也是质价比的一种体现。优衣库一件几十块的 T 恤,可以承载全球最受欢迎的 IP ,消费者能轻松将热爱和个性穿在身上。
再来看贵替版迪卡侬。贵替是字面含义,从下图可以看出,超级安踏的价格普遍比迪卡侬要高,而与迪卡侬的相似,则更多体现在做门店的思路上:品类全,包罗万象,满足多种人群的运动需求。
东西全,做大店,打造一站式运动购物目的地有什么意义?自带流量、连带效应。
先说自带流量。安踏团队曾表示,常规安踏门店与超级安踏最大的区别,是安踏在人流最高的地点开店,在最旺的时候搞活动,而超级安踏能自己带人流进来。
也就说,不依附人流,而是创造人流,这也为超级安踏带来了新客流,比如儿童客流与家庭型客流占到了很多店的 30%-40%,女性客流超过 20%,也高于普通大货门店[2] 。
再说连带效应。如前所述,家庭型是超级安踏的重要客群。在超级安踏嘉定门店的现场走访中,我们观测到了 3 波消费者,其中 2 波均为带孩子一起购买,核心是给孩子买,还有 1 波为男士单人前来选购。
2024 年,安踏儿童流水突破了 100 亿元,是运动行业内首个达到百亿元流水的儿童品牌[7] 。孩子买体测鞋,家长顺手买一件速干 T ,如能打造这样的购物场景,可以发挥安踏在儿童领域积累的优势,不同板块之间互相导流。
至此,超级安踏看起来似乎是集优衣库、迪卡侬之所长,给品牌未来版图集齐了很多要素,但它其实也有许多要迈过的坎。
卡住那个可能杀死自己的位置
在具体解读“什么坎”之前,这里先插入一个问题:为什么安踏要做超级安踏?我们认为,这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卡位。
先说守。
徐阳曾在赛格国际超级安踏开业前,在朋友圈写道:如果“超级安踏”可以战胜安踏,那还有什么不能战胜?如果不是“超级安踏”而是超级某某,安踏该如何面对?在最好的时候战胜自己,才能让我们更自信的面对未来。[2]
安踏面临的大环境,是一方面国际品牌纷纷下沉,另一方面,平替的折扣化时代到来,白牌横行。在这种上下挤压中,安踏确实需要重新定义和开拓自己的生存空间。
再说攻。想做铺天盖地的大生意,逃不开以高性价比做大众市场,这恰恰是超级安踏的定位。
目前,超级安踏门店超过 60 家[3] ,经典的开店位置是万达广场、吾悦广场,覆盖一至五线的城市,以湖北为例,在武汉(新一线)、孝感和十堰(四线)、随州(五线)均有布局。
而论大刀阔斧做大生意,安踏也已经有了一些积累和底气,包括但不限于供应链、 DTC 、技术上。
比如在过去 30 年,中国的服装行业一直延续老传统:做样品,开订货会,接待一大帮人,6 个月后新品上市,之后打折、进奥莱,周而复始。
但徐阳想,为什么不能终端卖出一件衣服,工厂就收到一件订单?为什么一定要做四季,不做两季?落到超级安踏上,就是没有订货会,全直营,全配货[1]。
这种对链条的改造,没有过去这些年在供应链和 DTC 上的摸索和建设,难以做到。
接下来,就来聊聊想变身“超级”,安踏可能会面临的坎。
优衣库和迪卡侬,一个在纵深上做到极致,抓住需求的最大公约数,运营效率极高。一个在横向做到极致,专业运动产品海量供给,两者都搭建了独特的商业模型。而模型中的每个环节,都牵一发而动全身。
比如从导购这一细节来看,优衣库不设贴身跟随的导购,消费者自由挑选。超级安踏也定位自助购物[2],但在实地探访中,我们发现依然会出现店员时不时跟随的情况。
一方面,运动产品具备专业性,许多产品是需要讲解的,速干衣和凉感衣有什么区别?同样都是羽毛球鞋,两款之间有什么区别?
另一方面,优衣库的许多系列,已经是耳熟能详,自带流量的爆款产品 IP ,无需过多介绍和推荐,消费者会自助购买,但超级安踏在这点上,还需积累。
而是否设置贴身导购,则会影响成本结构和单店模型的搭建。
再来看一站式购物目的地这一定位,消费者想来逛、值得逛的地方,需要供给足够丰富,带来逛的必要和乐趣。在这点上,超级安踏虽然比常规安踏门店更大,但与经典的迪卡侬门店依然有一定差距。
其次,产品是一部分,体验和营销也很关键。
我们曾经拆解过,迪卡侬的品牌 DNA 很明确,运动专业超市、性价比非常高、有全线的运动产品,而它聪明地把这些卖点,翻译成了“低成本入坑所有新运动”的买点,并找到了三个关键时刻:运动尝鲜、运动穿搭、周末体验。
拿“运动尝鲜”时刻举例,迪卡侬抓住的点是,很多人今天想学个网球,明天又想骑行,主打一个什么都玩一下,就可以去迪卡侬一站式买齐所有东西,而且很平价。
围绕“运动尝鲜”时刻,迪卡侬会在社交网络平台宣传“三大王炸便宜但很顶”“千元公路车入门”,吸引想低成本入坑很多项运动的人。
也就是说,“一站式购物目的地”更像是一种心智,除了要有产品和门店作为支撑,也需要在消费者的生活场景中,找到实打实的消费时刻,积累品牌心智。
分析师点评
无论是运动版优衣库,还是贵替版迪卡侬,都只是理解超级安踏的一种途径。到最后,超级安踏,只能成为自己。
这个起源于 2023 年一次关于奥特莱斯门店升级探讨的新物种,经历过无数次微调、推倒、重来,开到第 30 家店之后,才稍微有想要样子[2],至今也还在不断“变形”中。
目前还难以断言,安踏在超级安踏上的押注最终会收获怎样的成果。
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超级安踏,还是安踏关于如何“变得更小”的更多尝试。本质上,都是在重构人、货、场,搭建更有效率的生意模式。牌还是那些牌,关键是怎么打,才能对上如今消费者的胃口,让货、场匹配上人。
这是一个酒香很怕巷子深的时代。
你怎么看待超级安踏?
这是刀法团队关于安踏集团系列的首篇内容,之后还会有更多拆解。大家还有哪些想了解的问题?欢迎给刀法评论催更哦!
参考资料
[1] 中国企业家杂志:安踏CEO徐阳:我的角色就是来搅局的
[2] 华丽志:独家专访|用“超级安踏”战胜“安踏”
[3] 安踏官方微信小程序所列出的超级安踏门店,数据截至2025年6月11日
[4] 晚点LatePost:对话安踏新 CEO 徐阳:把安踏越做越小
[5] 湃动商业评论:超级安踏:安踏与前30年的自我抗衡
[6] 年营收破千亿,但安踏还不能「躺平」丨氪金·大消费
[7] 壹度Pro:五千亿童装市场,安踏能占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