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门×蓝色光标 : 未来超70%的收入由AI驱动
源泉
2025-04-29
0
关注推荐
取消
梁玟玟
自由撰稿人
关注
Slide 2
Slide 3
Slide 4
Slide 5
Slide 6
Slide 7
Slide 8
Slide 9
Slide 10
经过几年融合,AI技术已经深度渗透营销行业。为了研究目前AI对营销行业及各环节带来的变化,广告门访谈了多家相关公司,整理形成系列内容,方便大家阅读了解。
第一期,广告门邀请到「蓝色光标」(后简写为“蓝标”)进行分享。
AI驱动收入达12亿,
未来超70%的收入由AI驱动
据悉,在全球范围内,除了大模型公司,能够脚踏实地通过AI场景应用实现十亿左右营收规模的公司非常少。2024年,蓝标以AI驱动的收入达到12亿元,落地1500个AI驱动的营销案例,同比增长超10倍。预计2025年,蓝标以AI驱动收入或将实现30-50亿元。未来将突破100亿元,超过70-80%的收入由AI驱动。
这组数字源于蓝标对未来的判断:营销行业将是被生成式AI改变得最彻底的领域之一。也让他们看到一个全新可能:借助生成式AI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模式,变成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营销科技公司,不再背负着传统代理商的标签包袱。
当然,脱胎换骨并不容易,这不仅涉及技术层面,还需要企业战略、组织架构、考核激励做出改变。
对此,蓝标分享了他们是如何“All in AI”进行布局的:
1. 有真正自研的AI平台/模型。蓝标在23年9月打造自己的行业应用模型BlueAI,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不断迭代,构建具有竞争壁垒的行业垂直模型。蓝标已与全球顶级科技公司深度合作,如字节火山引擎、百度智能云、阿里云、微软云、谷歌云、亚马逊云等,研发自己的产品进行数据训练和底层逻辑构建。目前,BlueAI发展出了视频版本“心影”,并持续向AI Agent(智能体)进化。
2.持续积累真正的AI基建与数据。预计到今年,蓝标与营销场景相关的数据标注量会达到2亿左右,API token调用量将接近千亿规模,再加上业务中台的过程数据、运营数据、投放数据的积累,蓝标在AI范式的基建方面将夯实“智能涌现”的基石。
3.重构组织形态、转变人才战略。从招聘到晋升再到激励,AI已经成为蓝标最刚性的考核标准。“No AI,No Bonus, No Promotion ”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决策准则。今天在蓝标有近300名产品技术人才,200名AI Native种子人才。
4.构建新的商业模式。蓝标不再满足于做简单的代理商,而是积极探索如何利用AI赋能推动商业模式的变革,包括向平台化方向发展,以AI的方式构建新的流量、新的内容生态等等。
从技术的应用频率和深度来看,蓝标内部调研数据显示:在突出业务场景上,AI技术基本可以做到10倍左右的提效,总体业务提效水平在60-1000%之间;在技术调用量方面,2024全年通过API调用Token大概在数百亿级别。员工日均使用AI工具的时长已经达到每天5000个小时左右。目前“人+AI”的工作模式已经实现100%全员落地,覆盖蓝标95%以上的作业场景,这意味着AI已经深度融入蓝标的工作流程中。
从“人做大部分工作,AI辅助”
转变为“人机协同”
AI与工作流程的深度融合,反映出蓝标的工作模式已经从“人做大部分工作,AI辅助”转变为“人机协同”模式。
蓝标向我们描述了一个未来具体的工作场景:员工早晨上班后,第一件事就是查看AI助手完成的工作,进行质量检查和调优,然后与同事讨论方案,并向AI提出更高级的指令。深度的人机协同会成为蓝标的新常态。
这并非一种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蓝标近几年在布局AI营销领域的过程中,经历了AI从辅助工具到核心驱动力的转变,他们认为转变主要发生在三个方面:
1. AI已经从单纯的效率工具变成了创造力的源泉。过去AI主要用于自动化和数据分析,现在它能够生成高质量的创意内容,激发人类创作者的灵感。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2. 从判别式AI向生成式AI的转变。过去基于判别式AI的预判,以程序化为核心的算法推荐已经走到了尽头。现在,生成式AI带来了全新的生产效率,能够根据具体需求实时生成个性化内容,这将推动生成式广告的诞生和发展。
3. AI正在重塑整个营销行业的商业模式。传统的代理商模式面临挑战,新的平台化、技术驱动模式正在兴起。AI服务目前已经成为蓝标获取客户新预算的重要方式。
虽然AI确实给营销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但是蓝标也坦率表示,AI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需要公司团队不断学习、适应和重构组织形态。因为在真实的AI营销竞争中,营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
AI营销竞争,
营销公司竞争的是什么?
在真实的AI营销竞争中,营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蓝标分享了他们的观点:
1. AI技术与营销专业知识的深度融合能力。不是简单地会用AI工具,而是能将AI技术与深厚的行业理解、品牌洞察和创意思维结合起来,创造真正具有战略价值的营销方案。在蓝标,他们强调“人+行业模型”是最宝贵的资产,这种结合能创造出单纯依靠人力或纯AI都无法实现的价值。
2. 数据资产与AI训练能力。拥有丰富、高质量的行业数据,并能将这些数据有效地用于AI模型训练,形成独特的算法能力和行业模型,这是构建竞争壁垒的关键。例如蓝标训练了超1.2亿的脱敏行业数据,通过私有化训练和部署,Blue AI更贴合营销场景,实现营销行业的高质量快速产出。
3. 迭代速度。正如蓝标观察到,“全球最主流AI公司鲜明的特点,就是迭代速度”。能够快速响应技术变革,不断优化自身的AI应用和模型,这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4. 组织的AI适应性和人才结构。一个能真正拥抱AI、理解AI并善于应用AI的组织,比单纯拥有技术更重要。这需要新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和组织形态,也是蓝标打造“AI原生组织”的原因。
从上述核心竞争力的转变,不难看出AI将对“内容生产方式,营销方式、客户服务流程、商业逻辑”等层面带来新的改变。对此,蓝标也分享了公司在这些层面的变化:
1. 在内容生产方式上,AI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线性创作流程。通过AI可以实现内容的批量化、个性化生产,大幅提升效率。例如,对10万个视频进行AI解读和标签化处理,可以生成100万个定制化视频素材。AI还能自动生成多语言内容,支持公司的全球化业务扩张。此外,蓝标正在努力构建AI原生内容,这些内容完全摒弃传统作业模式的范式,是全新的创作物种。
2. 在营销方式升级方面,从单一渠道营销转向全渠道、全场景的智能营销。AI能根据不同场景、不同受众实时调整营销策略和内容,实现前所未有的精准触达。蓝标的营销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内容分发,而是向着“生成式广告”的方向演进,基于用户洞察实时生成内容并投放。
3. 在客户服务流程上,AI助力构建了更智能、更个性化的客户互动体系。从初始接触到售后服务,AI贯穿整个客户旅程,确保每一个接触点都能提供优质体验。蓝标的AI助手实现了24小时响应客户需求,同时收集宝贵的反馈数据用于持续优化。
4. 最重要的是商业逻辑的改变。AI正帮助蓝标从传统的代理商模式向平台化、技术驱动的模式转型。“为什么一定要在代理商这条路上被锤得死死的?如果蓝标掌握了很多生产、流量等要素,就可以成为一个平台,介入更多链条和环节,这将有更多的机会。”
5. AI能重新定义营销机构的价值。随着基础服务被AI替代,高阶的创造力和咨询服务将变得更加珍贵。“机器和机器的对话、模型和模型的对话,以及高阶的创造力和咨询服务依然会非常值钱。”
蓝标毫不避讳地表示,AI能够帮助他们摆脱传统代理商被两头挤压的状态。
“AI+出海”等于什么?
出海业务已经成为很多品牌和营销公司的重要增长引擎,蓝标认为AI在这一领域也发挥了多方面的关键作用:
1. AI显著提升了出海营销的本地化能力。企业通过多语言内容生成技术,能够快速、高质量地将营销内容适配到不同国家和地区,保证文化共鸣和语言准确性。这大大加速了中国企业的全球扩张步伐。
2. AI助力蓝标突破了海外市场的数据洞察瓶颈。通过AI驱动的市场分析工具,蓝标能够深入解读不同国家的消费者行为、文化差异和媒体生态,为中国品牌提供更精准的海外市场进入策略。
3. 可以利用AI技术开发针对国际市场的广告投放优化系统。这些系统能够实时调整广告策略,适应不同国家的网络环境和用户习惯,大幅提升广告效果。
4. AI实现了全球化团队的无缝协作。例如企业通过AI翻译和协作工具,中国团队和国际团队能够高效沟通,共同服务全球客户。这种“数字一体化”的工作模式让蓝标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整合最佳资源。
5. AI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全球统一的营销标准和评估体系,确保出海业务的质量和一致性。同时,AI还帮助蓝标快速识别和应对不同市场的营销风险,保护品牌安全。
蓝标认为,要成为一家真正的全球化公司,实现业务的全球化、团队的全球化、收入结构的全球化。AI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推动力,将帮助蓝标解决收入质量和毛利率的问题,创造更高价值的业务。
目前AI营销还有什么痛点?
尽管AI营销前景光明,但蓝标也分享了他们正面临的一些真实痛点和挑战:
1.AI这一波革命性机遇对大公司并不友好,反而对小型组织或个体生产力的赋能更为明显。过去,大公司所谓在组织管理中能够赋能给员工的客户、资源、规范的流程、成熟有效的KPI或OKR机制、大公司光环与文化,都在AI新范式面前有着巨大的价值衰减或成为新的束缚。
2.移动互联网时代和今天AI 时代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移动互联网创新的速度,在很早前就确定了一种线性加速的状态。很早就明确了以 APP 为核心的场景和载体,它的商业化场景也很早的就明确了。而今天的 AI 时代,还看不到这样线性加速的规律,它的不确定性非常强, AI 的形态到底是什么还没有确定,依然处于比较早期的状态。
3.过去营销服务高度个性化,客户的内容资产和创意资产各不相同,如何解决好市场个性化和批量化之间的关系,也是比较大的挑战。总而言之,高估了 AI 短期内的内容生成能力。AI没有办法生成真正思想高阶的东西,尤其是偏行业的;但是我们远远低估了 AI 的最基本的第一性原理,也就是他对自然语言、对于文本、对于图片、对于视频的理解能力。
当下,每一位营销从业人员都将作为亲历者,体验AI技术带来的营销创新和效率提升,广告门将围绕营销各环节的改变,推出系列内容,便于大家了解AI正在带来的影响。
下一期内容,广告门将邀请内容创作及短视频领域的相关公司进行分享,敬请期待。
如果你的公司在利用AI解决营销问题上有自己的心得,或者愿意与我们分享你使用AI解决真实商业问题的案例,欢迎联系广告门:tony.liu@adq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