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营销marketing)
从经济政策来说,我们可以大骂特朗普是一个SB。
但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事实是:特朗普是一个在竞选中显著优势获胜的民选总统。在他上任三个月后,民调支持率高于 40%。而且,这还是他在疫情的失败表现后,第二次上任呢。
我们当然知道,特朗普很疯。但是,他如何赢得了背后超过7千万的美国选民的选票?
完全是商战+舆论战那一套,玩的炉火纯青。真是代表了社交舆论场的“先进领导力”。
屁股坐歪,富豪特朗普怎么成为“自己人”
特朗普竞选总统成功,其实有两个要拿下:一个是党派内部推选,另一个是获得大众投票支持。
特朗普在党内的确非常成功。他三次代表共和党参选总统,其中两次成功入主白宫。其中关关窍窍利益黑幕,《纸牌屋》是艺术源于生活,此文先不表。
我们重点说说后者——特朗普如何赢得大众选票的,特别是从公关、舆情和营销的角度。
先说结论:特朗普绝对有一票非常成熟的商科分析+市场+营销公关团队,是在用企业舆论战+营销术的方法论,在州选举中攻城略地,后文详写。
他的获胜,再次证明商科方法论的有效性,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精彩、悲哀、可笑……各种情绪轮番在大湿姐心头上演。
商业是客观的,可是人是主观的。大湿姐没想到,写的第一个“沟通者”+“网红”的双料成功者,就是这个人——把规则和方法用到极致,但是,没有道德和原则。(具体请见大湿姐关于沟通者与网红差别的前文)
也再次证明,舆情操控能力和自我宣传能力,与人品,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研究特朗普的成功,能够极大程度的说明目前的民众传播环境、舆论环境、KOL及话语权的规则和逻辑:
大众是非理性的,“正确”的含义不是客观,而是“屁股是否坐在我这边”;
大众的记忆是短效的,但是可以用碎片化的记忆叠加或抹除;
“愤怒”和“情绪”都是非常好利用的舆论操控手柄;
各种社交平台算法加深了每个人这种“信息茧房”。
越“偏见”,越“投票”。
他的胜利,再次代表着一个大湿姐不喜欢但是必须遵从的结论:大众在选边站队时,最看重的是“这是自己人”、 “屁股歪在哪边”。
我花费了不少时间,一步步找看他是怎么成为“自己人”的 。
这TMD太具有代表性了。
结尾我都想好了:
“研究他的过程,让我想到了很多很多,包括最近倒霉的小米雷军。现实令人沮丧,但是命运所有的馈赠,也都在暗处标好了价格。“自己人”如果塌了,那么越网红,越反噬。——一个美好的愿望。”
特朗普的铁杆粉丝是什么人?
投票给特朗普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先说结论,通过各个标签的研究,特朗普的支持者,的确是“经济失落者+文化保守派+反建制愤怒者”的复合体:
经济层面:蓝领工人、农村居民、小企业主因全球化冲击和通胀焦虑转向特朗普。
文化层面:白人福音派、反进步价值观群体因身份认同危机支持特朗普。
政治层面:对精英政治失望的中间选民(尤其是郊区白人)成为关键票仓。
他们既面对整个产业升级下的背刺,又面对毫无政府扶助、高税收高物价的窘境,充满的觉得不满、不公平等底层情绪的。
换句话说,他们是相对弱势的群体,肯定有情绪、有需要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
大湿姐仔细研究过,特朗普在2024年大选中实际获得约7464.9万张民众选票,而非“1个亿”。这一数字,的确反映其通过巩固基本盘(白人、农村选民)和争取少数族裔部分支持实现胜选,但仍未突破半数选民的绝对支持。
虽然这群人未超过半数,基本处于中腰部以下,但是,从数量上,依旧大过了更高收入的精英阶层,而且,他们是更勇于发声、勇于社交网络上“水”的一群人。
他们这种人群特性,被出身于大企业主的大富豪特朗普有效利用了。
方法手段:集社交传播大成,特朗普舆论操控术
特朗普是如何成为阶级如此不同的铁杆粉丝的“自己人”的?
第一、他代表他们,发泄情绪
1. 宣泄情绪,成为自己人:把“愤怒”拆解为“情绪货币”
特朗普深谙,“愤怒是最好的传播燃料”。他通过推特发布大量短句、标签和争议性内容(如“#停止偷窃选举#”“#筑墙保美国#”),将复杂政策问题转化为“好人vs坏人”的二元对立。
例如,在移民议题上,他反复强调“非法移民抢走工作”,用具体案例(如卡车司机失业故事)替代宏观数据,激发选民的代入感。这种“情绪颗粒化”策略,让支持者将个人不满投射到政治议题中,形成“特朗普=我的代言人”的认知绑定。
特朗普的争议性言论(如“邮寄选票造假”“气候变暖是骗局”)本质上是一种“情绪货币”——通过制造对立、激发愤怒或共鸣,快速吸引注意力。
数据显示,带有负面情绪的推文互动率比中性内容高40%。这种策略在流量竞争中确实有效,但代价是公共讨论的理性空间被压缩。
2、直击人性心理的底层需求
人面对信息过载时,更倾向于选择能快速提供情绪满足的内容。特朗普的“敢说敢骂”风格,恰好填补了公众对“政治正确”的厌倦感。例如,他攻击拜登的“瞌睡形象”,直接击中选民对政客虚伪的刻板印象。
这种直击人性方式对底层特别有用。特朗普将政治话语从“政策辩论”降维至“人格攻击”,例如用“瞌睡乔”“小泽连斯基”等侮辱性绰号替代政策讨论。这种传播策略能制造短期热度。
数据显示,2024年大选期间,美国选民对“候选人道德品质”的关注度较2016年上升23%,而对“具体政策方案”的关注度下降18%。
第二、他用算法找到他们,并用最痛的问题,抓住他们
特朗普团队,精准利用社交媒体的算法机制:
高频词轰炸:在关键摇摆州,团队用机器人账号反复推送“经济崩溃”“犯罪率飙升”等关键词,迫使平台算法将这些内容推送给更多焦虑选民。
争议性内容优先:发布带有冲突性的视频(如与抗议者对峙片段),刺激用户评论转发,从而提升账号权重。数据显示,特朗普的推文互动率是拜登的3倍以上。
分众化投放:通过Facebook广告定位特定群体(如白人蓝领男性),推送定制化内容(如“拜登让工厂倒闭”),强化选民的群体认同。
而社交媒体平台的推荐机制天然偏好“极端内容”。例如,特朗普团队在X平台上发布“反疫苗”相关内容时,算法会将其推送给更多对医疗政策不满的用户,形成“信息回音壁”。这种机制下,温和理性的声音容易被淹没。
同时,特朗普的团队也擅长精准投放。例如2024年大选期间,保守派选民接触“拜登家族腐败”相关内容的概率是普通用户的5倍,而自由派用户则被推送“特朗普煽动分裂”信息。
第三、他集结“伙伴”一起发声,形成规模
特朗普并非单打独斗,而是构建了覆盖全平台的“网红军团”:
头部造势:保守派网红本·夏皮罗(Ben Shapiro)以“理性批判者”形象出现,用逻辑化视频拆解民主党政策漏洞,在YouTube吸引超千万粉丝。
草根共振:普通支持者被鼓励拍摄“特朗普改变了我的生活”短视频,通过TikTok传播,形成“平民叙事”浪潮。
跨界联动:尽管被好莱坞讨厌,但是特朗普依旧找到了自己队伍的音乐人、体育明星合作(如推出竞选主题曲),扩大受众覆盖面。
另外,特朗普的做法,也暗合如何打造个人IP,及社交媒体与私域流量的深度运营:
第一,打造个人IP
特朗普人设鲜明,打造真实敢言、果断强势形象。
1. 去精英化:用“反建制”人设收割信任赤字。
特朗普的“推特治国”打破了政治人物的传统形象:
语言风格:使用俚语(如“假新闻”“通俄门”)、表情符号和碎片化表达,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所有的演讲和文字内容都是大白话。
行为艺术:在竞选集会上即兴发挥、与反对者对骂,塑造“真实敢言”的草根领袖形象。这种“不完美”人设,反而成为对抗精英媒体的武器。
2. 强人形象塑造
面对经济衰退和边境危机,特朗普以“强人”姿态快速行动,例如签署行政令打击庇护城市、退出国际气候协议,强化“果断领导者”形象。
第二,善做社交媒体与私域流量的深度运营。
特朗普团队将社交媒体流量直接转化为政治资本:
特朗普绕过传统媒体,通过Twitter、TikTok等平台直接触达选民。其团队每天发布8-10条动态,使用“专属昵称”与粉丝互动,并通过私信制造紧迫感(如“对手即将反超”),激发支持者行动。例如,他在TikTok上发布访问麦当劳、穿围裙服务顾客的短视频,单条播放量破亿,成功塑造亲民形象。这种“流量政治”策略尤其吸引年轻选民,2024年他在18-29岁选民中的支持率较2020年提升12%。
筹款革命:通过推文链接直接收款,小额捐赠者占比超70%,规避传统筹款渠道的监管。
此外,人至贱则无敌,当民调显示劣势时,团队通过“假新闻”指控(如“邮寄选票造假”)转移焦点,将选举争议引向“制度不公”叙事。
总之,“屁股坐歪”是手段,不是目的。特朗普的成功不是因为“屁股坐歪”,而是他精准捕捉了特定群体的情绪需求,并用社交媒体放大了这种需求。
一个现实不得不面对:在信息碎片化与情绪主导的舆论场中,“屁股坐歪”比“理性中立”更具传播效率。
当然,这会带来更鲜明的攻击与讨厌。但是,在绝对数量和一定规则面前,粉丝超过厌恶者,就好了。——这就是投票的鲜明逻辑。
以上是特朗普的“沟通”技巧和方法论,接下来,我们看看他如何一城一池的攻打战场。
(感觉和商战是TMD一模一样啊)
攻城略地:拿下摇摆州 标签化选民的胜利
这次特朗普获胜的最大原因,是横扫所有7个摇摆州,创下自1988年老布什以来首次“全红”纪录。
其策略核心在于:精准定位选民痛点+社交媒体情绪动员+传统组织体系重构。
特朗普团队在关键摇摆州(如宾夕法尼亚、佐治亚)投入80%的竞选资源,通过选民画像技术细分群体。例如,针对城郊中产主推“减税政策”,针对农村地区强调“农业补贴”,甚至深入传统民主党票仓(如密歇根阿拉伯裔社区)拉票。其基层组织还通过“捐赠10美元”筛选核心支持者,转化为线下动员的骨干力量。
一、宾夕法尼亚州
关键策略:蓝领工人情感绑定+郊区白人分化
经济牌:在匹兹堡、费城郊区,团队以“制造业回流”为口号,承诺恢复钢铁厂就业,尽管实际政策导致关税成本转嫁至消费者,但底层工人将失业归咎于中国竞争。
文化战:在费耶特县(白人占比92%),投放广告指控哈里斯支持“跨性别者进入女校”,利用保守派恐惧分化郊区选民。
组织创新:雇佣2000名“数字特工”在TikTok发布工厂倒闭对比视频,播放量超5000万次,推动年轻蓝领投票率提升8%。
二、密歇根州
关键策略:汽车产业叙事+犯罪议题炒作
产业绑架:在底特律汽车城,团队将通用电气裁员归咎于“拜登的环保政策”,同时承诺“取消电动车补贴,重启燃油车生产线”。
治安牌:在弗林特市(非裔占53%),散布“犯罪率飙升”谣言,尽管实际数据下降,但通过AI生成虚假抢劫视频,使特朗普支持率在选举日前两周飙升12%。
邮寄选票拦截:共和党动员2.3万名志愿者监督计票点,成功废除1.2万张疑似民主党邮寄选票。
三、威斯康星州
关键策略:移民恐惧渗透+农村包围城市
边境叙事:在基诺沙市(农村白人占75%),团队用无人机拍摄美墨边境混乱画面,配合广告词“拜登让美国变成第三世界”,使特朗普在农村支持率从48%升至57%。
城市渗透:在麦迪逊大学城,雇佣拉丁裔大学生以“反对毒品泛滥”为名拉票,成功将年轻拉丁裔男性支持率从29%提升至41%。
法律战:起诉民主党“选区划分不公”,迫使法院重新划定3个选区,增加共和党潜在席位。
四、佐治亚州
关键策略:拉美裔分化+黑人社区渗透
反移民广告:在亚特兰大郊区,西班牙语广告指控哈里斯“开放边境导致毒品流入”,使拉美裔男性支持率从38%跃升至53%。
黑人教会合作:与保守派黑人牧师联盟合作,将“反对堕胎”包装为“保护黑人家庭”,在亚特兰大西南部黑人社区获32%支持率(2020年仅8%)。
选票合法性攻击:指控亚特兰大市“邮寄选票造假”,尽管缺乏证据,但成功降低民主党选民投票热情。
五、亚利桑那州
关键策略:边境安全牌+科技新贵拉拢
美墨边境叙事:在尤马县(拉美裔占78%),团队用热成像仪拍摄“非法移民越境”画面,配合特朗普“修建隔离墙”承诺,使该县支持率从48%升至67%。
硅谷游说:说服特斯拉、SpaceX员工支持“减少监管”政策,凤凰城科技从业者投票率提升15%,抵消民主党传统优势。
拉丁裔网红动员:与墨西哥裔TikTok网红合作,用西语翻唱《上帝保佑美国》,播放量破亿,吸引年轻拉丁裔选民。
六、北卡罗来纳州
关键策略:LGBTQ议题极端化+农业补贴承诺
文化战争:在夏洛特市,投放广告指控哈里斯“支持性别流动厕所”,尽管该政策从未提出,但使保守派白人女性支持率提升9%。
农业绑架:承诺“恢复烟草补贴”,在烟草种植带(占该州GDP 12%)获65%支持率,抵消城市自由派票仓流失。
军事票仓巩固:与美军基地合作推出“老兵优先医疗计划”,使军人家庭投票率高达78%。
七、内华达州
关键策略:赌场工会分化+拉丁裔身份政治
工会瓦解:与金沙集团合作,承诺“取消工会强制会费”,使拉斯维加斯赌场工人支持率从42%升至55%。
墨西哥裔身份牌:在提华纳边境城,用西班牙语强调“保护拉美裔文化”,使该族裔支持率从37%升至51%。
气候议题冷处理:避免讨论清洁能源,专注“煤炭就业回流”,迎合内华达农村保守派。
种种以上,特朗普团队“打标签”的能力实在惊人,“看人下菜碟”。
他的团队,有效利用了信息茧房,线上精准投放与线下路演等“整合营销”手法,例如通过算法推送定制化内容,如保守派只看到“经济牌”,进步派只看到“文化战争”,在拉美裔中强调“反移民”,在黑人中捆绑“反堕胎”。
然后,又“只有立场没有客观”,可以造假并自己打自己嘴巴子的方式,产出不同的数据和内容,例如,用虚假治安数据刺激老人投票。
与2020年对比的变化
群体 | 2020年特朗普支持率 | 2024年特朗普支持率 | 变化趋势 |
白人选民 | 58% | 55% | 微降,但巩固基本盘 |
拉丁裔选民 | 30% | 42% | 显著提升 |
非裔选民 | 14% | 18% | 小幅增长 |
郊区白人女性 | 43% | 46% | 突破性增长 |
年轻选民 | 35% | 46% | 代际差距缩小 |
所以,
2024年特朗普的胜选,不仅是一场政治博弈,更是一场社交媒体时代的舆论实验。
悲哀的是,
当选民转化为“粉丝”,政治主张包装为“人设”,舆论场变成“情绪角斗场”,当特朗普在胜选演讲中高呼“社交媒体给了普通人话语权”时,这既是新传播方法论的胜利,也是人性的失败;既是短期情绪的耀眼可期,也是长期实效的大众放弃。
大湿姐很悲哀,能做的,也就是以后写一写普通人如何抵抗这种“被操控”的舆论环境,有效利用内容。
但是,也期盼着,通过时间与事件,虚假的“自己人”终将塌房,并被反噬。(湿营销marketing)
(以上数据来自美联社出口民调、斯坦福网络观测站、艾默生学院民调、盖洛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