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磕真问题
综艺行业
聊一聊综艺广告,交朋友加V:efangfeng
一、
最近一个做综艺的朋友在微信上留言问我:为什么感觉新综艺越来越少了。
我猛地一惊,确实啊。这两年,市场上跑出来过一个现象级的新综艺吗?
答案可能是0。
长视频平台有两大最重要的内容品类:综艺和剧集,前者负责为平台赚广告费,剧集则致力于会员付费。
剧集的日子过得挺红火,上半年全网剧集整片有效播放累计3010亿,广告赞助上也是接连开花:上半年的剧王《庆余年2》广告时长4243秒(*击壤数据),今年下半年的《白夜破晓》,据报道招商收入已经破3亿(*九派新闻报道)。
和剧集火爆的情形不同,综艺市场这些年却尽显疲态。根据云合数据,2024上半年综艺正片有效播放141亿,同比仅仅上涨5%。
从2022年至今,综艺市场全靠《乘风破浪》《歌手》《脱口秀大会》这些综N代苦苦支撑,这段时间爆火的《再见爱人》也是在2021年跑出来的。
而像《喜剧大会》这些喜综也是之前脱口秀、喜剧节目的粉丝基本盘沿袭而来的变体,算不上新综艺。
二、
问题出在哪里了?
我跟在优酷和爱奇艺负责综艺招商策划的两个朋友聊了聊,发现最大的症结或许在综艺的商业模式上。
“综艺困在了广告里。”这个朋友说。
细细想来,他的这句话似乎还真有点道理。
剧集已经进化到TOC和TOB的商业模式。“一部S级剧集,会员收入和广告收入甚至可以做到二八分,甚至更高。”而且一部好剧能带动贴片等硬广资源的消耗,对广告预算的撬动作用越来越大,对会员收入的拉动效应也越来越强。
与之相比,综艺的商业模式一直就非常单一,几乎90%以上是依赖广告费,对品牌的依附性极强。
这跟长久以来形成的路径依赖有关。
2014年至2018年,被认为是综艺行业发展的黄金5年。2014年现象级爆红的《奇葩说》成为一个网络综艺超越电视综艺的分水岭。当时广告主在内容营销上的费用投向了综艺节目,加速了综艺市场的繁荣。《奇葩说》第一季招商是5000万,到2018年第5季的时候,节目的总招商金额已经达到15亿。
2018年是综艺在广告市场的高光时刻,不止是《奇葩说》,《这就是街舞》招商破6亿,《明日之子2》也突破6.5亿。
广告费实在太重要了,综艺行业主动将自己推向了刺刀见红的广告市场,以至于行业的制作方和平台方都积极迎合这一趋势,有两个很有意思的变化:
首先,这一时期综艺内容的制作就出现了一个新的工种:商务导演。
商务导演主要负责的内容包括:节目招商期的策划案,并对意向客户进行节目提案,与客户谈判。同时在节目制作期,要把控广告主的需求,与节目制作中心对接,指导广告的拍摄与后期剪辑,落实品牌的商务权益。
商务导演在节目制作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大。这是前所未有的。
另一个现象是,平台也将综艺节目和广告业务做了深度捆绑。优爱腾的内容团队中,尽管综艺团队和剧集团队都要与广告主沟通,但是相比剧集团队更聚焦内容制作,综艺节目的工作室经常要去和广告主提案沟通。
比如,优酷副总裁沈严,就在负责整个平台的商业化的同时,也是综艺及直播业务的一号位。
这样的配置好处是,一方面可以确保综艺内容的创作与平台的商业化战略保持一致,从而在内容制作和广告业务之间实现更好的协同。另一方面,可以更有效地分配和利用人才、资金、流量等资源,能够提高决策和运营效率。
不过,过分依赖广告业务,真的好么?
「综艺行业如果只靠广告这一条腿走路,走不远,也不走快。」爱奇艺的这位朋友说。
这句话更进一步讲就是,单一商业模式,让综艺几乎没有什么抗风险能力。最直观的例子就是这两年品牌方缩减投放,导致不少综艺首播「裸奔」。比如今年半年集结了何炅、白举纲等明星的推理综艺《魔方新世界》,首期“裸播”上线,后面好不容易才拿到劲仔食品的冠名。劲仔是湖南本土企业,与湖南卫视关系密切。
与剧集、电影不同的是,综艺的生产制作遵行的是「招商先行」的启动模式:
如果没有钱进来就启动综艺节目,项目的ROI就打不平,在平台内部就会有来自内审、财务等部门的挑战。
大部分情况下,只有品牌赞助下单之后,综艺节目才可以立项,然后进入节目制作与平台播放的阶段。所以在整个链条上,商业化是启动综艺项目的「唯一开关」。所以,每年优爱腾或者各大卫视都会开招商会,重头就是向广告主推介综艺节目。
招商先行的模式导致综艺节目的生产会面临两个问题:
1、更多的新综艺裸播,难以冒出头。
全网综艺的冠名商全是KA大品牌,屈指可数不到100个。这些品牌的广告费每年都是固定的,增幅不过10%,甚至有的还会缩减。
而且综艺所在的广告市场,是一片竞争激烈的百战之地,广告预算一直被短视频、直播、剧集、短剧等形态分流。
哪怕你有再好的创意、再新颖的模式,如果没有广告主买单,新综艺连内部的立项都过不了,就没法推进落地,只能胎死腹中。
另一个情形是,新综艺新在模式和题材上,成功率往往不高,在往年预算充裕的时候,广告主还可以试试水,没准能押宝成功。现如今,广告主的投放就会越来越谨慎,哪怕综N代越来越难看,但由于粉丝的基本盘还在,投放的确定性更强。
这些就造成了当下综艺市场上综N代苦撑的青黄不接状态。
2、节目可看性越来越低。
广告预算越来越少,品牌要求却越来越多。
所以即使节目拿到了广告赞助,也不见得就万事大吉。
最早的时候,在制作方、平台方以及品牌方三者关系的过程中,内容方更强势一些,其次是平台。行业发展到现在,品牌方的话语权越来越大。
艺恩数据显示,在广告主预算收紧的情况下,品牌对综艺内露出却提出更多要求,节目内品牌露出时长进一步提升。今年上半年,植入品牌数top15的综艺中,合作品牌数为135个,同比增加8个;广告时长为339小时,同比增加80小时。
这让综艺生产进入了一个死循环:
①广告越来越多→②用户体验不断下降→③播放量减少→④品牌投放效果不达预→⑤节目进一步增加广告曝光权益→⑥播放量进一步减少→⑦下一季招商更难。
总的来说,我认为,过度依赖广告招商让综艺行业颇有些“将自己脑袋系在了别人裤腰带上”的意味。
不过这几年,行业一直在探索除了B端赞助之外的盈利途径,比如TOC的会员付费,像腾讯的小鲜综、芒果TV的小fun综都已经跑起来,另外抖音也在做后链路直播带货、广告商单等形式的尝试。
不过,尽管有一些探索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是个例,并不足以证明整个行业的盈利模式已经成熟。就整个行业而言,综艺还没有像短剧一样,真正跑通一个普遍适用且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广告依然是综艺最重要的模式,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