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梦传媒集团
2025-10-24
今年的游戏圈,有点“冷”。
新品接连上线,却鲜有真正出圈的爆款,广告预算卷到极致,用户下载曲线却愈发平缓。
今年上半年,《崩坏:星穹铁道》二周年版本仍旧稳居畅销榜前列,而不少同期新品上线不到两周便跌出榜单。行业头部依旧由少数成熟IP占据,腰部新游的曝光成本和获客难度都在不断攀升。
根据伽马数据发布的《2025上半年游戏产业报告》,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虽达到 1680亿元,同比增长 14.08%,但用户规模仅微增 0.72%,约为 6.79亿人。
这意味着,游戏行业已经从增量博弈彻底步入存量竞争阶段。热度仍在,但增长的空间正在变得稀薄。
品牌需要的不仅仅是一次广告投放或一次活动,而是一套能让IP持续被看见、被讨论、被再创造的内容策略。
微梦传媒以内容为核心、以品牌为导向,在多个项目中探索出文化共创、社群驱动与场景延展的整合路径,让游戏IP在激烈竞争中找到持续生长的空间。
《时空中的绘旅人》是网易推出的一款以平行宇宙为核心概念的恋爱剧情手游。
微梦传媒在接手这个项目时,首先思考的不是如何制造噱头,而是如何让这款女性向IP真正走出同质化的围城。
我们意识到,如果能让虚拟角色走进现实,让玩家在现实世界中遇见他们,那么情感的延展与品牌的区隔都会自然发生。
游戏本身的艺术气质和穿越时空的叙事结构,与大英图书馆的人文属性形成了天然共鸣——理性克制的角色对应科学手稿,浪漫自由的灵魂呼应古典绘画。
于是,一场跨越虚拟与现实的合作诞生了。《时空中的绘旅人》×大英图书馆,这不仅是一场品牌合作,更是一场文化破圈的实验。

微梦传媒以五位男主角的生日为传播节点,从数件馆藏中精心挑选出与角色性格和故事线相契合的藏品,为每位角色设计定制化的生日内容。
角色与文物的视觉并置与精神呼应,让整个活动自然嵌入IP叙事,成为故事的一部分,而不是被附加的营销动作。
通过大英图书馆的真实空间与馆藏文物,玩家第一次感受到角色被现实世界看见的惊喜。那种沉浸感,远胜于任何线上互动。
与此同时,国际文化机构的背书,也让品牌在年轻玩家心中获得了新的质感——一个兼具浪漫与文化深度的IP形象。
活动上线后,玩家社群自发二创与扩散,社交平台上关于角色生日的UGC层出不穷。品牌实现了从游戏内传播到文化话题传播的跃迁,既赢得了口碑,也完成了从内容到文化的价值升级。
当一部动画已经成为现象级作品,如何让它在一年后继续被讨论?
在《双城之战》上线一周年之际,微梦传媒与拳头游戏团队联合策划了顶级粉丝共创计划。
我们发现,《双城之战》的受众不仅仅是游戏玩家,还有大量来自艺术、体育、音乐等不同领域的泛文化群体。

于是,我们以“从热爱到热爱”为核心概念,邀请这些跨界粉丝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动画的热爱——自由搏击冠军汪柯菡、世界长板跳高冠军Truth、音乐人朱婧汐、顶级coser夜光……每一个人都代表了《双城之战》中不同的精神面向。

这种粉丝生产内容的策略,打破了传统品牌单向传播的模式。粉丝不再是被动接收信息的群体,而成为了故事的共创者与价值的传播者。
线上话题“双城之战的粉丝有多秀”迅速登顶热搜,累计阅读量突破4700万;线下IMAX马拉松观影会更让玩家在沉浸式体验中重温剧情热度。

微梦传媒在策划中还坚持了让情感共鸣回归真实场景的原则。 无论是粉丝的生活场景拍摄,还是线下的影院布置,都以还原双城精神为核心。
我们希望这不仅是一场纪念活动,而是一次IP信念的再唤醒。最终,项目实现了线上线下联动的全场景传播,也让粉丝共创成为品牌长期社群运营的模板。
二十多年过去,《梦幻西游》依旧热闹,但要让这款老IP重新被年轻人喜欢,光靠情怀已经不够了。为此,微梦传媒要让这款经典国风IP出现在一个它从未被看见的地方。
于是,“梦幻国风大秀”登上中国国际时装周。
我们将游戏中的国风视觉元素与现实时尚体系结合,从服饰设计到舞台灯光,从走秀编排到造型造势,每一个细节都围绕“东方意象的现代演绎”展开。
通过主流媒体矩阵、短视频平台与直播渠道的全覆盖传播,最终吸引了600万+观众在线围观,全网互动浏览量超过3亿,登上六大平台热榜。
微梦传媒通过时装周这个高感知度的场域,把国风游戏重新带回大众文化的对话中,完成了语境重构。
玩家看到了熟悉的梦幻元素,而时尚圈与大众媒体看到了一个焕新的中国符号。跨界在此不再是简单的联名,而是一种真正的场景延展与价值外溢。
回看这三个案例,微梦传媒始终坚持让内容驱动品牌成长,让传播回归长期价值的底层逻辑。
《时空中的绘旅人》用文化赋能,为故事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双城之战》让粉丝参与共创,成为品牌传播的核心动力;《梦幻西游》则通过跨界舞台的构建,实现了IP影响力的再生与外溢。
路径不同,方向各异,但背后的思考是一致的。
真正有力量的游戏营销,不止于一次爆点或一场活动,而是一次又一次地为品牌积累信任、沉淀价值。好的营销,不是昙花一现的热闹,而是让品牌被持续看见、被持续记住的长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