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的传播语境正在经历显著变化。最初,厂商将注意力聚焦在硬件参数上,诸如排量、底盘和驱动形式都曾是消费者最关注的卖点;随后,智能化成为营销的新主流,可高频的技术解说却常常让人感到枯燥乏味。
现如今,行业进入第三阶段——对情感和文化价值的追问。消费者不仅想知道车能跑多快,也关心这辆车能为生活带来哪些想象空间。2024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显示,七成购车者将“生活方式契合度”纳入决策前三位,这一趋势在 25‑35岁的核心用户中更为显著。情感化的消费体验,能让用户对品牌在情感层面产生深层次的认同,不仅可以为品牌带来更稳定的复购,还能通过口碑传播吸引更多新用户。
面对这道新命题,懂车帝推出高质感人文IP《车轮上的中国》。它用“地域文化 × 车型基因 × 跨界嘉宾”的方式,把每一辆车放进可沉浸、可分享的真实旅程,让功能演示转化为情景体验,用故事引导观众自然记住技术指标,为品牌开辟了从参数到文化的全新传播路径。目前《车轮上的中国》已经与吉利、理想等多家车企携手,通过人文叙事让品牌与消费者建立了更深刻的共鸣,在行业内树起了“人文+汽车”的IP新标杆。
让汽车驶进人文坐标
在于品牌共创的过程中,《车轮上的中国》非常注重地域文化、人文精神是否与汽车倡导的品牌价值观是否契合。
星越L换代上市之际,吉利希望为“中国星”注入更鲜明的高端与文化印记。《车轮上的中国》选择了大运河这一绵延千年的水路文明,作为车型故事的舞台。
节目以“活着的运河遗产”和“运河文脉”两条线索串联齐鲁河口古镇、淮安、宿迁等地,通过车评人林有車说车的专业解读、诗人欧阳江河的文学视角、演员吴倩的亲身体验,将星越L融入运河千年水路的工程匠心与诗酒浪漫之中。
节目在懂车帝、抖音、视频号同步宣发,依托多圈层嘉宾带来的流量叠加和平台原生流量池的放大,既展示了吉利CMA架构下星越L的技术实力,又借大运河人文故事提升品牌温度。
截至7月11日全网播放量达783万,有效拉升了车型人气与口碑。
如果说运河篇是水路与诗意的结合,那么理想L9的“荒野餐桌”则把镜头推向了戈壁与星空。
节目中,理想与懂车帝携手,让职业铁人三项运动员苗浩骑行穿越新疆哈密至敦煌的400公里无人区,L9成为他的“移动之家”与补给站。
白天,空气悬架在碎石与雅丹地貌间自动抬升,助力脱困与稳定;夜晚,6.4 kW外放电系统支起荒野餐桌,红柳羊肉串的香气在星空下弥漫。
影片在懂车帝首发后同步登陆抖音和视频号,高光剪辑广泛流传,首周播放量突破111万。
让品牌与文化同频
积聚IP传播新势能
对参与品牌而言,《车轮上的中国》输出的不仅是一条热点视频,更是一套能够持续积累的传播势能。它的价值可以概括为三个层面,每一层都在为品牌的长线经营打开新空间。
首先是情绪稀缺性。节目没有把车关在试驾场,而是开进清晨的河岸和夜色里的戈壁。船桨击水时星越L的大灯穿过薄雾,荒野里理想L9的外放电把红柳羊肉的热气送进夜风。观众不用背下马力和轴距,也会记住“这辆车能带我去那样的地方”。情绪到位,品牌信息自然留在心里。
其次是跨界聚合。通过跨界嘉宾的参与和多场景的展示,节目也在不断打破传统车类内容的表达方式,以精准的圈层触达、真实的情感共鸣和可沉淀的IP流量,实现品牌认知、用户好感与商业转化的协同增长。这种跨界合作机制,已成为节目与品牌共创中的关键策略。好的内容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能形成“共建感”的内容资产,《车轮上的中国》正是平台内容团队与品牌共同创作的作品。
最后是多端联动。懂车帝承载长视频深度,抖音负责短视频破圈,视频号和微博延续社交讨论。三条渠道覆盖用户的不同时间碎片;一条内容上线,先在懂车帝获得完播,再在抖音收获点赞,随后视频号出现再创作。曝光层层放大,讨论也能留存更久。
《车轮上的中国》以可持续迭代的内容体系,将“车”写进山河与人文,亦将品牌刻入用户心智。如果技术亮点和文化故事实现共振,品牌就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完成情感差异化,占据更高维度的价值高地。
未来,懂车帝将继续携手更多合作伙伴,用内容驱动产业创新,让每一次启动,都成为一次人与车、车与世界的双向奔赴。